最近發現很多朋友對網貸申請次數特別好奇,總想著一天多試幾家平臺能提高成功率。今兒咱就把這里頭的門道嘮明白,幫你避開那些容易踩的坑!
一、申請次數到底有沒有限制?
先說結論:這得看平臺臉色!每家網貸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有的可能一天就給你一次機會,有的寬松些能試個三次五次。但這里頭有個潛規則——哪怕平臺不限制次數,你狂點申請絕對沒好果子吃!
就拿某寶某唄來說吧,表面上沒寫次數限制,但你半小時內連申三次試試?八成直接進"小黑屋"。上個月我表弟不信邪,在三個平臺來回倒騰申請,結果現在點啥都顯示"綜合評分不足"。
二、頻繁申貸的四大副作用
1. 信用記錄變"花臉貓"
每次申請都得查征信,這些查詢記錄全留檔。銀行信貸員看到你征信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查詢記錄,就跟看到滿臉麻子似的直搖頭。有個客戶上個月被拒貸,銀行經理原話就是:"您這征信最近查太勤了,跟走馬燈似的"。
2. 大數據直接拉黑
現在網貸平臺都聯網搞大數據風控。你要是今天連申五家,系統直接給你貼個"資金饑渴"的標簽。之前接觸過個小哥,為了湊首付一天申了8家平臺,結果現在正規平臺基本秒拒,只能找高利貸。
3. 利息越滾越嚇人
著急用錢的時候容易病急亂投醫。有的平臺看著利息低,實際藏著手續費、服務費這些貓膩。見過最離譜的,有人借1萬到賬才8500,7天就要還1萬,算下來年利率超過1000%!
4. 容易陷進以貸養貸
今天借A還B,明天借C還A,這跟玩俄羅斯輪盤賭沒區別。去年有個案例,大學生最開始就借了3000,半年滾到30萬,最后鬧到要跳樓。
三、合理申貸的正確姿勢
1. 間隔72小時再出手
各家平臺風控系統都是聯網的,建議至少隔三天再試新平臺。有個小技巧:先申大平臺再試小平臺,大平臺審批嚴但通過后能提升信用評分。
2. 做好平臺背調
查三個東西:營業執照、放款資質、用戶評價。現在應用商店里冒牌APP特別多,上周還有人下載了"某粒貸"山寨版,錢沒借到反被騙了5000押金。
3. 控制月還款額
記住"三三原則":每月還款不超過收入30%,總負債不超過年收入3倍。實在算不明白的,可以打開支付寶里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查負債情況。
4. 優先選銀行產品
別看網貸方便,銀行現在也有很多快貸產品。比如建行的"快e貸",從申請到放款10分鐘搞定,利率還比網貸低一半。最重要的是不傷征信!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現在信用記錄比存款還值錢!去年有個客戶就因為網貸查詢太多,房貸利率比別人高1.5%,30年下來多還40多萬利息。記住,申貸就像相親,廣撒網不如精準出擊。真要缺錢用,先把花唄、白條這些正規渠道用完再說。有啥具體問題歡迎留言,咱別讓平臺賺了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