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留言說遇到了騙子讓他們在貸款平臺借錢轉過去的情況。這種新型詐騙套路究竟怎么防?今天咱們就拆解騙子的常用話術,教大家守住錢包!本文從真實案例出發,深挖貸款詐騙的底層邏輯,帶你看清"借錢轉賬"背后的3大陷阱、5種偽裝身份和7條自保法則,文末還附贈防騙自查清單,建議收藏備用。
上周收到讀者小林的私信,說他差點就被騙走8萬元。騙子偽裝成某網購平臺客服,說他的賬戶被誤開"代理商權限",每月要扣5000元服務費。小林當時就慌了,按對方指示在3個貸款平臺借了錢,正要轉賬時被銀行風控攔截。現在回想起來,他說當時就像被催眠了一樣,完全跟著對方的指令走。盜用社交賬號謊稱遇到車禍、看病等緊急情況偽造轉賬截圖稱已墊付資金需要歸還要求通過網貸平臺短期周轉
這時候你可能會想,既然是熟人,幫忙借錢應該沒問題吧?但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中間漏洞百出!比如對方總說"銀行卡限額"、"正在開會不方便操作",真正的親友絕不會讓你承擔貸款風險。承諾"低風險高回報"理財方案要求先貸款再投資賺取利差展示虛假盈利數據誘導追加資金
這類騙子最擅長用專業話術包裝。去年就有團伙用"數字貨幣套利"的名義,讓受害者從網貸平臺借款200萬。他們算準了人性弱點——當看到"月收益15%"的承諾,很多人就忘了計算年化180%的貸款利息。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跟反詐中心民警聊過之后,發現所有貸款詐騙都逃不過這三個特征:
"半小時內不處理就永久封號"、"今天最后一天認購機會",騙子不斷用倒計時施壓,就是怕你冷靜下來查證。這時候要記住:正規機構從不會催著客戶立即轉賬。只通過社交軟件聯系拒絕視頻驗證身份切斷與第三方的溝通
有個典型案例,受害人接到"銀監會工作人員"電話,對方以"保密調查"為由,要求他卸載國家反詐APP。這明顯有問題!真正的監管部門從不會遠程指導操作資金賬戶。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凡是涉及"驗證流水"、"刷征信"的借款要求,立即掛斷接到熟人借款消息,必須通過原有聯系方式二次確認看到"內部渠道""穩賺不賠"等字眼,馬上提高警惕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來電預警定期檢查個人征信報告,發現異常貸款記錄立即報警設置銀行賬戶單日轉賬限額(建議不超過1萬元)牢記"三不原則":不輕信、不轉賬、不透露驗證碼
其實啊,騙子最怕遇到懂行的人。上周就有個大姐,接到冒充京東金融的詐騙電話,她直接反問:"你們年利率24%怎么算的?等額本息還是先息后本?"對方當場就露餡了。所以多了解些貸款常識,就是最好的防騙武器。
如果已經轉賬,記住這3步緊急處理流程:立即撥打110報警,提供完整的轉賬記錄聯系貸款平臺說明情況,申請凍結資金保存所有聊天記錄和通話錄音
去年有個案例特別典型,受害人王女士被騙后,不僅及時報警,還通過貸款平臺的"詐騙維權通道"提交證據。最終在警方協助下,成功追回被騙資金并免除貸款利息,這就是正確應對的示范。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說到底,騙子能得手就是利用我們的信息差。建議每個月抽10分鐘做這三件事:查征信、理賬單、學反詐知識。畢竟在貸款這件事上,謹慎不是膽小,而是對家庭負責的表現。看完這篇文章,不妨轉發給身邊容易心軟的長輩,多一個人了解,少一群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