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視頻時總能看到"低息貸款""3分鐘到賬"的廣告,這些網貸平臺的宣傳視頻是真的嗎?本文深度拆解借貸廣告的拍攝套路,從資質查詢、利息計算到風險防范,手把手教你識別真假平臺。看完這篇避坑指南,再也不用擔心被"零門檻放款"的話術忽悠!
最近有個粉絲私信我:"老哥,我在某音看到的貸款廣告,利息低得嚇人,注冊還送200紅包,這種能信嗎?"其實啊,這些精心設計的視頻場景暗藏玄機:偽造的"真人案例":那些哭訴負債的"用戶",可能是演員按劇本演繹的隱藏的費用陷阱:廣告里說的日息0.02%,實際年化可能超過36%夸張的審批速度:"刷臉秒過審"的背后,可能是非法獲取生物信息
舉個例子,某平臺宣傳"借1萬每天5元利息",乍看很劃算對吧?但換算成年利率可是:5×365÷1000018.25%,這還沒算服務費、擔保費等其他費用。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上周陪朋友去銀行辦業務,發現柜員教客戶這樣驗證網貸平臺:查金融牌照:在銀保監會官網輸入機構名稱看合同細則:重點檢查"借款綜合成本"欄目試提前還款:正規平臺不會收取高額違約金問人工客服:機器人回復居多的要警惕
上周測評某網貸APP時發現:借款合同里夾雜保險代扣條款申請貸款必須開通通訊錄權限放款前要求繳納保證金
碰到這些情況,建議立即停止操作!
和銀行信貸部的張經理聊天時,他透露了這些行業秘密: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優先選擇持牌機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正規網貸平臺控制負債率:月還款額別超過收入的50%保留證據:電話錄音、聊天記錄至少保存2年定期查征信:每年2次免費查詢機會別浪費拒絕暴力催收:遇到威脅恐嚇立即報警
最近有個大學生咨詢校園貸問題,這里特別提醒:在校學生盡量選擇國家助學貸款剛畢業建議先辦信用卡分期自由職業者慎用空放貸款
上個月幫粉絲處理網貸糾紛,總結出這個流程:收集合同、還款記錄、催收證據向地方金融監管局投訴(比平臺投訴管用)涉及暴力催收直接打110報案通過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舉報
說到底,網貸廣告就像方便面包裝上的圖片——僅供參考。記住這個口訣:"一查二算三比較,四問五試六舉報",下次再看到"零門檻秒批"的廣告,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