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總能看到各種貸款廣告,但身邊又有朋友吐槽被網貸坑慘了。到底網絡借貸平臺能不能碰?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從資質審核到利息計算,手把手教你辨別真偽。別急著下結論,看完這篇再做決定!
上個月跟銀保監會的朋友聊天得知,現在持牌運營的網絡小貸公司有267家,但各類貸款APP卻超過5000個。這就好比菜市場里,正規攤位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流動攤販。有些平臺確實是正規軍,比如背靠銀行的消費金融公司,但更多的是...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零門檻"貸款:身份證+手機號就能借?小心變成信息倒賣的冤大頭"日息萬五"套路:換算成年化利率高達18%,比信用卡分期還貴2倍"砍頭息"新變種:包裝成服務費、會員費,借款2萬到手只有1萬8查備案信息:在工信部網站輸入APP名稱,看是否與運營主體一致看資金流向:正規平臺放款賬戶都是銀行或持牌機構試提前還款:故意設置障礙的平臺,八成有問題
我采訪了某頭部平臺的風控總監,他透露了三個關鍵數據:指標正規平臺問題平臺年化利率7.2%-24%超過36%借款合同明確列出所有費用存在模糊條款征信上報接入央行系統不上報或亂上報
遇到以下情況請立刻關閉頁面:① 要求先交保證金② 客服只用QQ聯系③ APP在應用商店搜不到上周剛有個粉絲因此被騙3萬,這都是血淚教訓啊!優先選擇銀行系產品(比如招聯金融、中銀消費)借款前計算IRR真實利率(別被表面數字迷惑)保存完整電子合同(關鍵時候能救急)
記得上個月幫表弟處理網貸糾紛,就靠合同里的"綜合年化費率"條款成功維權。所以說啊,網絡借貸不是洪水猛獸,但必須得帶著腦子借錢。下回看到"秒到賬""免審核"的廣告,先默念三遍:天上不會掉餡餅!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急著用錢時最容易中招,建議先試試這些正規渠道:銀行信用卡現金分期(年化15%左右)支付寶借唄/微信微粒貸(日息萬3到萬5)京東金條(新人常有免息券)實在周轉不開,找家人朋友借,好過掉進高利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