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貸款行業競爭激烈,各家機構都在頭疼獲客難題。到底哪些平臺能精準觸達借款人?銀行系、第三方金融平臺、短視頻渠道各有什么門道?今天咱們就結合行業現狀,聊聊不同類型平臺的獲客邏輯、成本對比和實操技巧,幫你在紅海市場里找到自己的藍海。
要說獲客效果穩定,還得看銀行自己的線上平臺。像工行融e借、建行快貸這些產品,天然帶著銀行的信用背書。很多用戶貸款時,第一反應還是去手機銀行查額度。
不過這里有個問題,銀行審核嚴格啊!特別是對征信記錄、收入證明這些材料卡得緊。舉個例子,某股份制銀行線上貸款通過率不到30%,很多用戶被拒后轉頭就去找網貸平臺了。所以如果你們主做優質客群,銀行渠道倒是能篩出高質量客戶,但獲客量可能上不去。
現在說到貸款獲客,繞不開360借條、拍拍貸、京東金融這些頭部平臺。他們的優勢很明顯——日均UV動不動就上百萬,用戶本來就是來找貸款產品的,轉化率自然高。
但要注意的是,這類平臺現在采用競價排名機制。上個月有個客戶跟我說,他們在某平臺單個點擊成本已經漲到15塊,注冊成本超過200。這時候就得算細賬了,如果你們產品利率沒優勢,或者放款速度拼不過同行,很可能變成給別人做嫁衣。
最近兩年抖音、快手成了貸款獲客的黑馬。有個做消費貸的朋友,通過劇情類短視頻+信息流投放,把注冊成本壓到了80以下。秘訣在于抓住了24-35歲這個主力借款群體,他們的刷視頻時長每天超過2小時。
不過玩短視頻有個門檻——內容得夠吸睛。別家都在拍"刷臉秒批"、"利息低至3%"的夸張廣告,你怎么做出差異化?建議可以從貸款知識科普、防騙指南這些實用內容切入,慢慢建立專業人設。畢竟現在用戶越來越精,硬廣的效果大不如前了。
雖然移動互聯網時代都說SEO過時了,但百度搜索依然是貸款決策的重要入口。特別是那些搜"征信不好哪里能借錢"、"急用錢哪個平臺靠譜"的長尾詞,背后都是精準需求。
這里有個實戰技巧:把關鍵詞布局在問答類內容里。比如寫篇《網貸申請太多被拒怎么辦?試試這三個辦法》,既符合百度颶風算法對內容質量的要求,又能覆蓋用戶的實際搜索場景。記得在文章里自然穿插聯系方式,別被算法判定為過度營銷就行。
別以為線下獲客過時了,房產抵押貸、企業貸款這些大額業務,60%的客戶還是來自地推和渠道合作。有個做企業貸的朋友,專門在產業園區設點,和會計事務所、工商代辦這些B端服務商搞聯合活動,單個客戶獲取成本比線上低30%。
不過線下模式對團隊執行力要求高,從物料準備到話術培訓都得盯緊。現在很多機構開始用企業微信做客戶沉淀,把線下接觸的客戶轉到線上服務,復購率能提升2倍以上。
其實選貸款獲客平臺這事,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得想清楚三個問題:你的目標客群是誰?能承受多少獲客成本?團隊擅長什么運營方式?中小機構建議先從垂直平臺做起,比如專注車貸的可以去二手車交易平臺獲客,做小微企業的多跑跑商會活動。記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