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申請貸款時,可能都遇到過"人工審核"這個環節。這篇文章咱們就來嘮嘮哪些主流貸款平臺必須走人工審核流程,分析它們的審核特點和注意事項。咱們會具體說到借唄、微粒貸這些大平臺的操作細節,還會聊聊人工審核背后的原因和優缺點。對了,中間可能還會穿插些真實用戶的吐槽案例,幫大家更全面地理解這件事。
先說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平臺吧。首先是支付寶的借唄,雖然它大部分時候是秒批,但當借款金額超過5萬,或者系統檢測到異常情況(比如突然提高額度申請),就會轉人工審核。記得有個用戶說過,他申請7萬塊的時候,第二天就接到杭州的座機電話,客服詳細問了資金用途和還款計劃。
再來看微信的微粒貸,這個產品其實挺有意思的。當你的綜合評分剛好處在"可過可不過"的臨界點時,系統就會把申請轉給人工團隊。有網友分享過經歷,說他月收入8000申請3萬額度,系統顯示"審核中"狀態持續了2天,后來補充了公積金截圖才通過。
還有京東金條,他們的人工審核主要針對新用戶。特別是首次開通額度的用戶,哪怕系統給了預審批額度,最后一步還是要人工確認。之前接觸過的一個案例,用戶明明有3萬預審批,結果人工審核時發現他近期有多個平臺借款記錄,最終只批了1.5萬。
銀行自家的App審核更嚴格些。比如平安普惠的氧氣貸,只要申請金額超過10萬,必須去線下門店面簽。有個廣州的客戶跟我吐槽過,他以為線上申請完就沒事了,結果第二天收到短信要去珠江新城的網點,現場還要提供銀行流水原件。
招聯好期貸的情況也類似,他們的人工審核集中在工作時間段。有用戶試過晚上11點提交申請,結果第二天早上9點半就接到審核電話。重點在于客服會反復確認工作單位的真實性,甚至會讓提供公司座機號碼進行驗證。
其實主要查三個方向:首先是資料真實性,比如說你填寫的月收入和社保繳納記錄是否匹配;其次是還款能力驗證,像信用卡已用額度、其他平臺借款這些隱性負債;最后是資金用途合理性,特別是大額貸款,客服可能會要求提供購房合同、裝修報價單之類的證明。
這里要提醒大家,現在很多平臺會交叉驗證信息。比如有用戶填寫的居住地址和外賣收貨地址不一致,就可能被重點審查。還有更絕的,某平臺審核員曾經通過查看用戶淘寶收貨人姓名是否與申請信息一致來判斷真實性。
根據跟業內人士的交流,主要原因有三個:1. 風控系統的補充機制,AI再智能也有誤判的時候2. 反欺詐的必要手段,特別是針對團伙作案3. 監管合規要求,比如消費貸不得流入房地產的硬性規定
舉個例子,去年某平臺就通過人工審核發現了批量注冊的詐騙團伙。這些人用虛假營業執照集中申請貸款,結果審核員發現所有"公司"的座機號居然都是同一個號碼,這才及時攔截了損失。
先說好處吧,通過率可能會更高。有些特殊情況系統直接拒了,但人工審核能綜合判斷。比如自由職業者沒有固定流水,如果能提供作品合同或者版權證明,審核員可能會網開一面。
不過缺點也很明顯,審批速度明顯變慢。系統審核可能幾分鐘出結果,人工審核經常要等1-3個工作日。有急用錢的朋友可得注意這個時間差,別耽誤正事兒。
根據實際案例總結了幾條經驗:保持電話暢通,別設置陌生號碼攔截提前準備好收入證明、銀行流水等材料回答問題時千萬別前后矛盾如果被拒了,至少隔一個月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