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變化,很多人發現騰訊似乎"消失"在直接貸款業務中。本文將深挖騰訊金融業務布局,揭秘其是否仍存在貸款平臺,分析微粒貸等產品的運營現狀,并對比其他貸款渠道,幫助用戶在合規前提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借貸方案。
記得前幾年打開微信錢包,微粒貸入口特別顯眼。不過現在仔細找找,官方自營的貸款產品確實淡出用戶視野了。從公開資料看:2021年底騰訊旗下財付通退出小貸市場原"微粒貸"轉為銀行合作模式金融業務重點轉向支付和技術服務
不過呢,話說回來,現在微信支付九宮格里還能看到"微粒貸借錢"入口。但要注意!這已經是銀行直接運營的產品,騰訊主要提供流量入口和技術支持,和之前的自營模式完全不同啦。
這波操作背后其實大有深意。去年監管層要求平臺企業"回歸支付本源",再加上整個行業都在整改。騰訊這樣做可能是:1. 響應監管要求,避免金融風險過度集中2. 聚焦核心科技能力,畢竟做流量分發更安全3. 與持牌金融機構深化合作(目前合作銀行超過20家)
不過最近有用戶反饋,在騰訊視頻、QQ音樂等場景看到貸款廣告。這說明騰訊還在做貸款導流業務,只是不再自己放貸了。
雖然自營業務停了,但借錢渠道還是存在的。這里分兩種情況:? 官方合作入口:比如微粒貸,需要查征信上征信? 第三方廣告推廣:可能跳轉到其他平臺借款
重點說說微粒貸現狀:最高20萬額度,日利率0.02%-0.05%,但開通采用白名單制。很多人發現自己沒入口,這其實和騰訊的大數據風控策略有關。
相比其他平臺,通過騰訊渠道借款有幾個好處:1. 申請流程極簡:在微信就能完成所有操作2. 到賬速度快:基本都能實現秒到賬3. 風控模型成熟:依托社交+支付數據評估4. 資金方靠譜:合作的都是持牌金融機構
不過要注意!頻繁點擊貸款廣告可能影響征信查詢次數,這點很多人容易忽略。
收集了最近半年的用戶反饋:√ 好的方面:操作確實方便,還款提醒及時× 吐槽較多:額度忽高忽低,部分用戶利率偏高△ 爭議點:逾期催收由資金方負責,和騰訊客服容易踢皮球
有個案例特別典型:王先生去年通過微粒貸借了5萬,今年續貸時發現入口消失了。這種情況可能因為大數據動態評估調整了授信策略。
如果打算通過這些渠道借款,切記:認準"微粒貸"官方入口,警惕山寨平臺借款前確認資金方資質(必須持牌)注意查看合同中的服務費條款合理評估還款能力,避免多頭借貸
有個小技巧:在微信搜索"微粒貸"公眾號,可以查看最新準入政策和常見問題解答。
如果騰訊渠道借不到,可以考慮這些正規平臺:1. 銀行系:招行閃電貸、建行快貸2. 電商系:京東金條、螞蟻借唄3. 持牌機構:度小滿、360借條
重點對比下利率:銀行系年化普遍4%起,電商系7%起,消費金融公司10%起。具體要看個人資質,建議優先選擇銀行直營產品。
這個問題業內分歧挺大。有分析師認為,在完成金融業務整改后,可能會以科技服務商身份重新深入信貸領域。但短期內應該不會恢復自營放貸,更多是:深化與金融機構的系統合作輸出風控模型和用戶畫像開發企業信貸解決方案
最近騰訊云推出的金融風控平臺,可能就是在為這類業務鋪路。
總結來說,騰訊確實不再直接開展貸款業務,但通過技術賦能和場景合作,依然在信貸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對于普通用戶,關鍵要選擇正規借貸渠道,理性消費避免過度負債。如果急需用錢,不妨多渠道比較,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