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粉絲私信,說自己被貸款平臺惡意下款,明明只是注冊了賬號,結果錢直接打到賬戶還要求還款。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怎么識別這些惡意平臺的特征,遭遇強制放款時保留哪些證據最有效,以及通過銀保監會投訴、司法維權等具體操作步驟。最關鍵的是,我會告訴你如何避免掉進這種陷阱!
咱們先得弄清楚這些平臺是怎么坑人的。上周有個大學生跟我吐槽,說他只是在某平臺填了基本信息,第二天銀行卡突然多了8000塊,接著就收到催收短信要還12000。這種操作明顯有問題對吧?
惡意貸款平臺通常有這幾個特征:未經確認直接放款:連借款合同都沒簽就強行打款利息計算方式模糊:合同里寫著日息0.1%,實際年化超過36%客服永遠在忙線:出問題后根本找不到人溝通APP充斥彈窗廣告:動不動跳出"立即提額"的誘導按鈕
要是遇到這種情況,千萬別急著還款!我表弟就吃過這個虧,他以為是自己誤操作,結果還了錢反而被認定是自愿借貸。
這時候你可能會想,那我該怎么辦呢?去年我處理過類似的案例,當事人及時做了三件事:馬上截圖所有操作記錄:包括APP界面、短信通知、銀行流水立即聯系銀行凍結賬戶:防止平臺二次劃扣在通話錄音里明確表示"拒絕這筆借款"
有個特別要注意的點——很多平臺會嚇唬你說要上征信。其實根據《民法典》第680條,超過LPR四倍的利息根本不受法律保護。上個月剛有個案例,法院直接判決借款人只需償還本金。
別和催收人員糾纏,他們很多都是第三方公司。直接找這些部門更管用:銀保監會信訪辦:撥打12378比網上投訴快3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在線提交材料3個工作日內受理黑貓投訴平臺:同時@平臺官方賬號和監管部門賬號
我去年幫朋友維權時發現,在投訴材料里附上銀行流水和通話記錄,處理速度會加快很多。有個粉絲就是靠這個,3天就收到了平臺的和解協議。
說實在的,與其事后折騰,不如開始就擦亮眼睛。教你幾個實用技巧:安裝APP前先查工信部備案和金融牌照關閉手機里的"允許未知來源安裝"設置在支付寶搜"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查企業資質
最近發現有些平臺會偽造紅頭文件,這時候要上人民銀行官網-行政許可欄目查證。有個客戶就是靠這個方法,識破了假平臺的消費金融牌照。
如果已經被爆通訊錄了怎么辦?去年有個寶媽的情況特別典型:立即到公證處固定證據:每條騷擾短信都做公證要求平臺出具債權轉讓協議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別覺得金額小就不受理
有個法律冷知識很多人不知道——根據《刑法》第293條,催收非法債務罪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去年就有催收公司因為群發侮辱短信,負責人直接被刑事拘留。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這種事情千萬別慌。保留好證據,該投訴投訴,該報警報警。現在國家對現金貸整治力度很大,只要咱們自己別被嚇住,這些黑心平臺遲早得認栽!如果還有具體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看到都會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