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貸款申請過程中遇到平臺要求繳納保證金、解凍金等費用時,這篇文章將幫你理清思路。我們會分析常見的資金繳納騙局套路,教你怎么辨別正規平臺操作流程,提供遇到這類情況的六大應對步驟,并附上保留證據、投訴維權的具體方法。最后還會告訴你哪些費用是法律明確禁止收取的,記得看到最后有重要提醒!
這時候你可能正盯著手機屏幕犯嘀咕:"不是說好下款才收費嗎?"先別急著轉賬,咱們得先弄明白法律規定。根據銀保監會2023年最新規定,正規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放款前收取費用。常見套路有這些:
? 保證金/認證金(說要驗證還款能力)
? 解凍費(聲稱銀行卡號輸錯導致資金凍結)
? 工本費/保險費(要求支付紙質合同郵寄費用)
? 刷流水(讓你先轉錢證明賬戶活躍度)
上周我朋友就遇到個典型案例:某平臺說批了10萬額度,但要先交3%的"風險金"。他差點就轉了,好在打電話到銀行確認后發現是騙局。
要是對方已經開始催你交錢,記住這個應對口訣:"一查二停三保留"。具體來說:
1. 查資質:馬上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輸入平臺公司全稱,看有沒有小額貸款牌照。去年曝光的714高炮平臺里,80%都查不到備案信息
2. 停操作:立刻停止所有轉賬操作。哪怕是顯示"官方客服"的電話,也可能是虛擬號碼。有個讀者跟我分享過,騙子甚至偽造了帶公章的電子通知書
3. 留證據:通話記得錄音,聊天記錄要截圖保存。特別注意保存對方提供的收款賬戶信息,這些對后續報案追查很有用
萬一不小心已經轉了錢,先深呼吸冷靜下來。這時候要像處理交通事故一樣走流程:
? 立即報警:別覺得金額小就不報案,去年某地警方就通過小額報警線索端掉整個詐騙團伙
? 銀行止付:撥打銀行客服要求凍結交易,如果是實時到賬可能還來得及
? 收集憑證:轉賬記錄、聊天截圖、通話記錄這些要整理成文件夾
? 投訴舉報:同時在國家反詐中心APP和互聯網金融舉報平臺提交材料
記得有個用戶及時做了這些步驟,3天后居然追回了被騙的2萬元,雖然這種情況不多見,但動作快確實能提高成功率。
說到底,預防勝于治療。挑選平臺時要注意這幾個細節:
1. 放款前零收費:真正合規的平臺都是下款后收取利息
2. 有實體經營場所:在企查查能看到實際辦公地址
3. 合同明確標費用:不會出現"服務費""手續費"等模糊字眼
4. 接入征信系統:能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到記錄
最近發現有些騙子會模仿知名平臺網站,一定要從應用商店下載官方APP,別點短信里的鏈接。就像上周有個仿冒某東金融的假APP,圖標做得幾乎一模一樣。
根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24條,任何形式的砍頭息都是違法行為。如果遇到暴力催收,還可以依據《民法典》第1032條主張隱私權保護。
有個典型案例:2023年杭州互聯網法院判決某平臺返還借款人提前收取的"服務費",就是因為平臺違反了"不得預先扣除利息"的規定。這些判例說明法律確實在保護借款人權益。
最后提醒大家,正規貸款審批根本不需要你提前轉賬。如果遇到要交錢的情況,直接關掉頁面就是最明智的選擇。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急著用錢也要保持清醒,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