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菜市場碰見鄰居張姐,聊著聊著她突然拉著我的手直嘆氣:"我家閨女好不容易考上省重點高中,結果學校說學費必須全款繳清,連助學貸款都不給辦!"細問才知道,原來她老公早些年做生意欠了網貸沒還清,全家人的信用都被拖進"黑名單"了。這事兒聽得我后背發涼——原來欠錢不還的爛賬,真能讓祖孫三代都跟著遭殃!
現在滿大街都在搞掃碼支付、信用消費,很多人根本沒把信用記錄當回事。前些天看新聞里說,全國有好幾百萬人因為芝麻分掉到600以下,連共享單車都騎不了。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自己信用爛了,孩子考公務員都被卡政審,娶媳婦嫁人遭對方查三代征信,搞得跟舊社會"連坐"似的。
前兩天特意去銀行打聽,信貸部王經理給我掰著指頭數:"現在征信系統聯網了,你欠信用卡不還,不光自己買不了房車,你兒子申請助學貸款、女兒考事業編、連孫子將來都可能受影響。"這話真不是嚇唬人——朋友老李家兒子今年考軍校,就因為老李五年前有筆車貸逾期,體檢都過了硬是被刷下來。
年輕人可能覺得"超前消費"很時髦,但那些網貸平臺可不是吃素的。95后小陳跟我訴苦:"去年雙十一用花唄買了最新款手機,后來工作丟了沒及時還,現在連高鐵票都買不了。"他現在天天跑外賣還債,最怕過年回家被親戚問起婚事——誰家姑娘愿意嫁個上黑名單的?
最扎心的是那些被家人坑了的。表妹同事小芳相親遇到個不錯的對象,結果查征信發現男方父母有多次失信記錄,男方自己雖然信用良好,但銀行直接拒了房貸申請。現在小芳家里死活不同意婚事,說不能讓孩子剛結婚就背上"信用包袱"。
不過要我說,這信用黑名單也不是完全沒救。認識個做建材生意的李老板,前幾年被合伙人坑了欠下兩百萬,這兩年帶著全家人省吃儉用,愣是把賬還清了。上周去他家串門,聽說他兒子剛拿下公務員崗位,銀行還給批了新房貸款。這說明什么?信用就像存錢罐,平時多往里存點,關鍵時刻才能派上用場。
現在國家在推信用修復政策,但想洗白記錄可沒那么容易。就像小區里開超市的王嬸說的:"現在連擺攤賣菜都要看芝麻分,信用不好連攤位都租不到。"這話真不假,我親眼見過菜市場管理處在商戶公示欄里貼信用評級,那些評分低的攤主,位置都被擠到角落去了。
說到底,活在信用社會就得守信用規矩。別看現在掃碼支付、信用租房方便得很,背后都連著那個看不見的征信系統。老話說得好"父債子還",現在真成了"一人失信,全家遭殃"。所以奉勸各位,花唄別透支太多,信用卡按時還,給孩子留條干凈的信用路,比留多少存款都實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