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粉絲私信問我,說在短視頻平臺刷到"銀行內部特殊渠道""無視征信秒下款"的廣告,這種號稱"銀行黑口子"的貸款到底靠不靠譜?今天咱們就扒開這些套路的外衣,聊聊那些年我們遇到的貸款陷阱。說真的,我研究貸款行業五年多了,見過太多人掉進坑里,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辨別真偽,關鍵時候可別被忽悠瘸了!
先說句大實話,銀行壓根不存在什么黑口子。那些打著銀行旗號搞"特殊通道"的,十有八九是騙子設的局。前兩天有個粉絲就中招了,對方說能辦某大行的"員工福利貸",結果收了3萬手續費后人就失聯了。
這類騙局通常有三個特征:聲稱利息比正常貸款低50%以上要求提前交"保證金""疏通費"貸款合同不通過銀行官方渠道簽署
我見過最離譜的廣告寫著"年化3%信用貸",這比銀行基準利率還低,可能嗎?其實他們要么在計算方式上動手腳,要么等你簽完合同就變卦。有個案例,借款人實際到手利率比宣傳的高了整整8倍!
常見的收費名目包括:資料審核費(500-2000元)風險評估費(貸款金額的1%-3%)保證金(聲稱可退還)擔保費(強制購買保險)
上周剛有個讀者咨詢,說提交資料后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這種情況多半是黑中介倒賣個人信息,更可怕的還有用你身份信息申請網貸的案例。
第一招:核實資質
正規銀行貸款經理都會主動出示工牌,你可以打銀行客服核對其姓名和工號。有個簡單辦法:直接去銀行網點咨詢,別信那些躲在寫字樓里的"信貸中心"。
第二招:守住錢袋子
記住這個鐵律:所有正規貸款都不會提前收費!遇到要收"手續費""押金"的直接拉黑。我認識個銀行行長,他說他們行審批貸款連20塊錢的征信查詢費都是放款后扣的。
第三招:保護個人信息
身份證照片加水印,銀行流水遮蓋無關信息。有個客戶就是沒注意這點,結果被人用PS過的流水騙貸,現在還在打官司。
實在急需用錢的話,可以試試這些正規渠道:銀行手機APP直接申請(利率透明)銀監會批準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型互聯網平臺的信貸產品(注意看放款機構)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天上不會掉餡餅,貸款更要擦亮眼。遇到所謂的"特殊渠道",先深呼吸冷靜三分鐘。記住,正規貸款流程都是陽光透明的,那些見不得光的操作,最后坑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大家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