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收到粉絲私信:"老哥,黑口子逾期真有人上門潑油漆嗎?"說實話,最開始我也慌得不行,但后來冷靜下來查了資料才發現,這些所謂"上門催收"的套路比電視劇還狗血。今天就結合自己兩年前被套路貸坑過的經歷,還有咨詢律師朋友得到的信息,跟大家嘮嘮這個事。看完這篇,至少能讓你少走80%的彎路!
先給大家吃個定心丸:現在敢明目張膽上門的網貸平臺,十個有九個都是違法的。去年有個粉絲在XX平臺借了2萬,對方說要帶人去他老家,結果查下來那公司壓根沒注冊。這里教大家個簡單識別方法:看年利率:超過36%的不用想直接違法查公司資質: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一查便知驗合同條款:正規合同不會寫"上門催收"這種霸王條款
記得2019年我中招那次,催收電話里說:"今天下午3點不到賬,就讓你全村都知道"。結果呢?我在家等了兩天連個人影都沒見著。后來才懂他們的套路:電話轟炸:用虛擬號碼24小時連環call虛假威脅:P圖發假律師函嚇唬人偽裝身份:穿得像社會人實際就是普通員工
有個數據特別有意思:根據2021年互金協會統計,真正實施上門催收的案例不足0.3%,而且基本都是合規平臺走法律程序。
上個月幫表弟處理債務糾紛,發現現在催收又出新花樣了。他們會在短視頻平臺發定位說"已到當地",實際上可能人在千里之外。這里教大家四招防身術:
保留證據:電話錄音、聊天記錄別刪主動協商:直接聯系平臺說困難,要求停息掛賬舉報投訴:打銀保監會熱線超管用法律武器:收到威脅直接110報案
有次我故意跟催收說:"你們公司地址是不是在XX大廈5樓?"對方立馬掛電話,這說明他們自己都心虛。
雖然大部分是虛張聲勢,但有兩種情況真要警惕:線下高利貸:比如借條上寫"上門服務費"的有抵押物:比如押了車鑰匙或房產證的
去年接觸過個案例,借款人把車押給私人放貸的,結果真被開走了。這種情況要馬上找律師,民法典第680條明確規定:超過法定利息部分不用還。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與其擔心黑口子上門,不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有三個月天天被催收電話嚇得睡不著,后來跟平臺協商成功減免了40%利息。記住三不要:
不要以貸養貸不要失聯逃避不要輕信"債務重組"中介
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免費法律援助,我上次就是通過街道辦找到的公益律師。遇到事別自己扛,說出來大家幫你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