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想下載貸款APP時,突然跳出的人臉識別界面是不是讓你有點猶豫?這篇文章就帶你搞清楚各家貸款平臺的刷臉規則:哪些平臺必須刷臉、哪些可以跳過、刷臉背后藏著什么安全門道。我們還會聊到遇到刷臉失敗的補救措施,以及如何判斷平臺是否靠譜。對了,文末整理了5家實測不用刷臉也能申請的小額貸款平臺,著急用錢的朋友可以直接劃到最后看重點。
先說結論吧——大部分正規平臺確實需要,但也不是絕對。比如銀行系的產品,像招行閃電貸、建行快貸這些,去年開始都強制人臉識別了。不過有些第三方平臺還保留著傳統驗證方式,像某分期平臺現在還能用身份證+銀行卡驗證。這里要注意個現象:越是小額短期貸款,刷臉概率越低;額度超過5萬的,基本逃不過刷臉這道坎。
我上周測試了20個主流平臺,發現16個在注冊環節就要刷臉。有個平臺更夸張,連查看額度都要重新驗證。不過也有例外,像某消費金融公司的極速版APP,居然可以用動態密碼替代。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監管部門抓得緊,估計這種漏洞很快會被堵上。
這里頭其實有三個門道:首先是金融監管要求,反洗錢規定必須確認"真人實人"。去年有個案子,有人盜用30多張身份證在網貸平臺套現,最后就是靠人臉識別揪出來的。再者是風控需要,系統要對比申請人的面部特征和身份證照片。有個做風控的朋友跟我說,他們平臺去年通過活體檢測攔截了7%的欺詐申請。
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點——用戶體驗優化。現在很多平臺把刷臉當成快速放款的手段,畢竟比起輸密碼,刷個臉3秒就能完成身份核驗。不過啊,我遇到過好幾次識別失敗的情況,特別是晚上光線不好時,得反復調整角度,這種體驗真的讓人抓狂。
雖然主流平臺都在推刷臉,但仍有幾種情況可以繞開:線下貸款網點辦理,帶著身份證原件當面核實部分銀行手機銀行內的信用貸款產品某些針對老客戶的二次貸款通道特定消費場景的分期服務(比如教育分期、醫美分期)
上個月我幫親戚辦裝修貸時就發現,某商業銀行的線下申請只要簽字+按手印。不過要注意,這些非刷臉渠道的審批時間往往更長,有的甚至要多等3個工作日。
這個問題得分兩面看。正規平臺用的都是公安部認證的活體檢測技術,像某頭部平臺每年光在生物識別技術上就投入上千萬。但小平臺就難說了,去年315曝光過幾個違規采集人臉數據的案例。有個朋友在不知名平臺貸款后,居然接到精準的詐騙電話,懷疑就是人臉信息泄露了。
教大家幾個自保技巧:①認準應用商店官方版本 ②查看隱私協議中的數據處理條款 ③完成借款后及時關閉人臉授權。如果遇到要你眨眼、張嘴的驗證,其實這是防照片作假的正常操作,倒不用太緊張。
要是對刷臉特別抵觸,可以試試這些替代方案:銀行信用貸:很多銀行APP的貸款產品只需短信驗證信用卡預借現金:雖然利息高點,但不用新裝APP線下小額貸款公司:適合急需現金的情況電商平臺信用支付:像某寶的花唄、某東的白條
不過說實話,現在完全避開刷臉越來越難了。有個折中的辦法是先在電腦端完成初步申請,有些平臺的網頁版驗證步驟會少些。上個月我在某平臺電腦端申請時,居然只需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到手機APP提現時才需要補刷臉。
收集了讀者常問的問題,這里集中解答:刷臉時戴眼鏡會影響嗎? —— 最好摘掉,特別是反光鏡片雙胞胎能通過驗證嗎? —— 目前技術能識別出95%以上的雙胞胎差異夜間刷臉總失敗怎么辦? —— 開啟補光功能或換個光線好的環境整容后需要重新認證嗎? —— 如果容貌發生重大改變,需聯系客服更新信息海外用戶能跳過刷臉嗎? —— 部分平臺支持護照驗證+人工審核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要求提前支付"刷臉保證金"的平臺馬上拉黑!正規貸款平臺絕對不會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費用。現在有些騙子會偽造人臉識別界面,其實是在偷錄視頻,一定要從官方應用市場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