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粉絲在后臺問我:"芝麻借錢到底靠不靠譜?是哪個平臺放款的?"說實話,剛開始我也是一頭霧水。專門花了兩天時間查資料、看合同、問業內人士,今天就把查到的干貨全部分享給大家。看完這篇,你不僅能知道芝麻借錢的真實背景,還能學會如何判斷網貸平臺的安全性,甚至能get到避開貸款陷阱的3個絕招!
先說結論:芝麻借錢其實是支付寶生態內的正規產品,不過這里有個容易混淆的點要劃重點——它并不是直接由螞蟻集團運營,而是持牌金融機構通過支付寶提供助貸服務。舉個具體例子,當你在支付寶搜"芝麻借錢",出來的可能是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等持牌機構的產品。
想知道具體是哪家放款,教你個簡單方法:
① 在借款頁面找《個人借款合同》
② 看合同甲方名稱
③ 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備案
上周幫粉絲小張查了個案例,合同上寫著"重慶某消費金融公司",結果一查確實有銀保監會發的牌照。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根據我整理的2023年網貸用戶調研數據,使用芝麻借錢的主要是這三類人:
① 臨時周轉(占比42%)比如突然要交半年房租
② 信用卡代還(占比35%)遇上賬單日資金緊張
③ 小額消費(占比23%)買手機、家電等大件
不過要特別注意!上個月有個粉絲借了2萬,分12期總利息要還2800多,算下來年利率接近24%,剛好卡在法定紅線。
這里教大家個實用技巧:
實際年利率總利息÷借款本金÷借款天數×365×100%
比如借1萬元分12期還,總利息2000元,實際年利率就是2000÷10000÷360×365≈20.3%
從合規性來說,接入支付寶的機構都是持牌經營,這點可以放心。但要注意這兩個風險點:
① 征信記錄:每筆借款都會上央行征信
② 提前還款:有些產品會收違約金
去年有個典型案例,李女士連續在3家平臺借款,雖然都按時還款,但征信報告顯示6條貸款記錄,導致后來房貸審批受阻。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根據我8年信貸從業經驗,給出三條黃金準則:
1. 借款前先看合同里的"費用說明"
2. 單筆借款不超過月收入的3倍
3. 優先選擇按日計息的產品
特別提醒:如果看到"會員費""砍頭息"等字眼,直接關閉頁面!這些都是銀保監會明令禁止的收費項目。
急用錢時不妨考慮這些渠道:
① 信用卡取現(日息0.05%)
② 銀行閃電貸(年化4%起)
③ 親友周轉(建議打借條)
上周剛幫粉絲算過賬,同樣是借5萬用30天,某網貸平臺利息要600多,而銀行消費貸只要200出頭。
最后送大家防騙三件套:
1. 凡是要先交錢的都是詐騙
2. 驗證碼打死都不能給
3. 陌生鏈接千萬別點
有個真實案例:王先生下載了山寨APP,結果剛輸完銀行卡號,2分鐘就被轉走3萬元。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說句掏心窩的話,網貸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能解燃眉之急,用不好就是無底洞。建議大家理性消費、量力而行,真有資金需求優先考慮銀行貸款。如果覺得這篇干貨有用,記得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