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貸行業快速發展,一些不法分子假借"追債"名義實施詐騙的案件頻發。本文通過真實案例分析,揭露冒充催收、偽造文書、誘導轉賬等常見詐騙套路,教你從溝通方式、文件核實、法律常識等角度識別騙局,并提供保留證據、報警維權等實用應對措施,助你守住錢包安全。
上周鄰居老張接到個電話,對方自稱某貸款平臺法務部,說他三年前借的5000元逾期未還,現在要起訴到法院。老張明明記得早就還清了,但對方準確報出了他的身份證號和家庭地址,還發來蓋著紅章的"起訴通知書",嚇得他差點轉賬。后來經核實才發現,這根本就是詐騙團伙的圈套。
現在常見的追債詐騙主要有這幾種套路:
1. 偽造催收身份:冒充銀行、網貸平臺或律所工作人員,通過改號軟件顯示官方號碼
2. 虛構逾期記錄:聲稱多年前的"呆賬"需要立即處理,甚至PS借款合同
3. 威脅式話術:用"上征信黑名單""凍結資產"等話術制造恐慌
4. 誘導非正規還款:要求微信轉賬、購買虛擬幣或充值到個人賬戶
5. 偽造法律文書:通過彩信發送帶公章的"律師函""立案通知書"
去年有個案例特別典型,李女士被騙子連續騷擾7天,對方甚至偽造了帶有她照片的"網絡追逃令"。其實只要掌握這幾個辨別方法,就能避免上當:
? 核實對方身份時,直接掛斷回撥官方電話
比如對方說是某東金融的,你就掛斷后自己撥打950618,千萬別用對方提供的轉接分機號。
? 要求查看原始借款合同
詐騙分子往往只能報出部分信息,你可以說:"麻煩把合同第3頁第5條關于違約責任的條款念給我聽"。
? 警惕非工作時間聯系
正經機構的催收都有嚴格規范,大半夜打電話的,十有八九有問題。
? 查證法律文書真偽
法院傳票必須當面送達,那些彩信發來的"逮捕令",百分百是PS的。
? 拒絕任何私人賬戶轉賬
記住!所有正規平臺的還款,都必須進入對公賬戶,要你轉給個人的直接拉黑。
上個月有位大學生小劉,被騙子以"消除校園貸記錄"為由騙走2萬元。發現被騙后他做了這幾件事,最終追回了部分損失:
1. 立即保留所有證據
通話錄音、短信截圖、轉賬記錄一個都不能刪,特別是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信息。
2. 72小時內報警立案
帶著身份證、聊天記錄到轄區派出所做筆錄,記得要《受案回執》原件。
3. 聯系轉賬銀行凍結賬戶
如果是銀行卡轉賬,立即撥打銀行客服要求止付,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支持交易撤回。
4. 向監管部門舉報
除了110,還可以通過國家反詐中心APP、互聯網金融舉報平臺提交材料。
這里要特別提醒,很多受害人因為覺得丟臉不愿報警,結果錯失追款黃金時間。其實公安機關每天處理大量類似案件,完全不用有心理負擔。
與其事后補救,不如借款時就擦亮眼睛。去年被查處的"閃電錢包"詐騙案中,八成受害者都是通過短信鏈接下載的假APP。記住這三個驗證步驟:
① 查經營資質
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輸入公司名稱看是否有"小額貸款""融資擔保"字樣。
② 看利率公示
凡是年化利率超過24%的,直接pass。正規平臺在借款頁面就會明確展示綜合費率。
③ 驗APP真身
從應用商店下載時,認準"已備案"標識。有個簡單方法:對比官網域名和APP下載頁域名是否一致。
其實最保險的還是通過銀行或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借款,雖然審批嚴格些,但起碼不用擔心遇到"李鬼"平臺。
即便是正規平臺的催收,如果出現一天打20個電話、爆通訊錄、上門潑油漆等行為,已經涉嫌違法。這時你可以:
? 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15條,要求立即停止騷擾第三方聯系人
? 根據《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第68條,向銀保監會投訴不當催收
? 收集辱罵錄音、威脅短信等證據,提起侵犯名譽權訴訟
去年就有個典型案例,某催收公司因群發侮辱性短信,被判賠償受害人精神損失費8000元。記住,維權時既要強硬也要理智,別反過來被對方抓住把柄。
說到底,預防追債詐騙的關鍵還是:不輕信、不慌張、不轉賬。遇到可疑情況先深呼吸,然后按照本文說的方法一步步驗證。畢竟咱們辛苦賺的錢,可不能白白便宜了那些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