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網友發現,某些貸款平臺需要先交錢開通會員才能申請借款。這到底是正常服務還是隱藏套路?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兒。從實際案例到法律風險,再到應對策略,幫你避開那些披著"會員服務"外衣的貸款陷阱。尤其要提醒大家,遇到下面這些情況可得把眼睛擦亮點...
現在市面上的貸款平臺會員制大概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幾十到一兩百的小額會員費,號稱"不下款包賠",但真出問題壓根找不到人退款。另一種是上千元的高端會員,承諾優先放款、低息特權,實際可能變相抬高貸款成本。
有用戶去年在某平臺借貸時,被要求開通半年398元、全年1000元的會員。結果發現每次借款都要重復開通,所謂的會員權益根本用不上。說白了,這里頭的貓膩可不少——有的平臺壓根沒打算放款,純靠收會員費賺錢;有的則是把利息拆分成"會員費+利息"兩部分收取。
根據最近兩年的投訴案例,常見的會員制貸款套路包括:"開通即下款"話術:等你付完錢,系統永遠顯示"審核中"捆綁銷售陷阱:不買會員連借款入口都找不到自動續費坑:首月9.9元低價誘餌,次月自動扣298元退款障礙:客服永遠"正在轉接",投訴渠道形同虛設
更惡心的是有些平臺玩文字游戲。比如某平臺宣傳"會員享8折利率",結果用戶開通后發現,所謂的折扣是在原有利率基礎上打折,算下來比市場價還高。這種把戲就跟商場"先漲價再打折"一個套路。
其實監管部門早有規定,貸款產品不得捆綁銷售保險或額外服務。今年新出臺的《網絡貸款管理辦法》更是明確:任何貸前收費都屬于違規行為。也就是說,那些要求先交會員費才能申請借款的平臺,本質上已經涉嫌違法。
有個典型案例:某用戶被要求支付1000元會員費才能提現,結果錢交了還是不放款。后來法院判定該平臺涉嫌詐騙,不僅要求全額退款,還要賠償用戶損失。這提醒我們,遇到類似情況千萬別吃啞巴虧,該維權就得維權。
如果確實需要貸款,記住這三個保命口訣:1. 先查備案信息:在銀保監會官網查平臺金融牌照2. 看清費用明細:把"會員費+利息+服務費"加總算年化利率3. 拒絕提前付費:正規平臺不會讓用戶貸前交錢
比如最近有用戶發現,某平臺宣稱"開通會員秒下款"。這時候應該先去黑貓投訴平臺搜品牌名+會員費,如果看到大量類似投訴,趕緊撤!實在拿不準的,直接打12378銀保監投訴熱線咨詢。
要是已經交了會員費,可以分三步走:1. 立即截圖保存:付款憑證、借款合同、聊天記錄2. 多渠道投訴:黑貓投訴、銀保監官網、當地金融辦3. 報警處理:涉及金額超過3000元建議直接報警
去年就有用戶通過集體投訴,成功追回某平臺收取的會員費。關鍵是要保留完整證據鏈,特別是平臺承諾"開通必下款"的頁面截圖。現在很多平臺狡猾得很,出問題后會火速修改頁面,所以證據保存特別重要。
說到底,貸款開通會員這事兒,十有八九都是坑。咱們普通用戶記住一句話:正規貸款看資質,提前收費都是騙。遇到要開通會員才能借的平臺,直接右上角點退出,千萬別抱著僥幸心理試水。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