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上冒出不少號稱“零利息”“無抵押”的貸款平臺,不少人被這些誘人廣告吸引,結果錢沒借到反而倒貼幾萬塊。這篇內容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講,這些免息貸款平臺到底藏著哪些坑人套路,從虛假廣告到連環收費,手把手教你識別陷阱,守住錢包。
打開手機經常能看到這類彈窗廣告:“最高20萬額度!免息30天”“憑身份證秒批貸款”,這些宣傳語就像給溺水的人遞救生圈,專挑著急用錢的人下手。你可能覺得,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太美好了?比如去年常州胡先生就是被這種短信吸引,下載了詐騙APP,結果反被騙走1萬元。
這里有個特別典型的套路——用“銀行合作機構”當幌子。騙子會偽造銀行LOGO、冒用銀保監會文件,甚至搞出帶“.gov.cn”后綴的假官網,普通老百姓哪分得清真假?去年大冶馮先生就是在所謂“銀行驗資”環節中招,卡里剛存1萬塊就被轉走。
正規貸款機構都是下款后才收利息,但凡讓你提前轉賬的,十有八九有問題。騙子常用的收費名目包括:保證金:說要驗證還款能力,先存20%到個人賬戶解凍金:謊稱銀行卡號填錯,要交錢才能激活刷流水:美其名曰“包裝征信”,讓你反復轉賬
重點來了!這些錢根本不會進公司賬戶,而是直接打到私人卡里。就像前陣子曝光的案例,受害人剛交完“手續費”,對方立馬玩消失,連APP都打不開了。
現在騙子技術升級了,搞的假貸款平臺跟真的一模一樣。但仔細看還是能發現破綻:安裝包來源詭異:正規應用商店搜不到,必須點鏈接下載權限要求離譜:剛安裝就要讀取通訊錄和相冊客服永遠在線:半夜三點發消息都秒回,比親媽還關心你
去年有個案例特別典型,受害人下載的APP連公司名稱都沒有,就是個空殼程序,輸入身份證號當天就接到十幾個騷擾電話。
你以為交完錢就能拿到貸款?這才是騙局的開始。騙子會不斷找新借口要錢:第一輪:賬戶異常,交5000解凍第二輪:信用評分不足,補交1萬保證金第三輪:威脅影響征信,要求再轉3萬
就像武漢那個案子,受害人被連環騙了7次,總共損失23萬。這時候騙子還會嚇唬你:“中斷操作會影響征信”,逼著你繼續轉錢。
最糟心的還不是被騙錢,而是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長期風險。很多受害人反映,被騙后半年內接到上百個騷擾電話,包括:其他貸款平臺推銷信用卡盜刷警告甚至親戚朋友被催債
有數據顯示,65%的貸款詐騙受害者會遭遇二次詐騙,騙子拿著你的身份證號、銀行卡信息繼續作案,這才是最讓人后背發涼的地方。
說到底,免息貸款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銀行正規貸款年利率基本在4%以上,那些號稱“零利息”的平臺,要么在手續費里找補,干脆就是詐騙。下次再看到這類廣告,記住三不原則:不輕信、不轉賬、不透露驗證碼。真要貸款,還是老老實實走銀行柜臺,雖然手續麻煩點,但至少不會讓你一夜之間負債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