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年前咱們借錢還得跑銀行填表格嗎?現在掏出手機點幾下就能到賬的便利,都是踩著無數移動信貸平臺的肩膀發展起來的。今天咱們就扒一扒那些年曇花一現的網貸平臺,看看他們到底叫啥名字,怎么從野蠻生長走到合規轉型的。文章里會重點聊聊行業鼻祖平臺的前世今生、標志性產品的興衰史,還有現在存活下來的平臺做對了什么,準備發車的朋友可別錯過這些干貨。
要說手機貸款平臺的起源,咱們得從2013年說起。那時候iPhone5剛上市兩年,安卓手機也才普及不久,敢用手機借錢的人可都是吃螃蟹的勇士。
? 我來貸前身叫WeLab(香港注冊名),2015年進入內地才改成現在這個名字。當年他們在深圳地鐵鋪天蓋地打廣告,那句"三分鐘到賬"的廣告語不知道騙了多少小白用戶
? 手機貸這個直白到家的名字,就是早期現金貸的代名詞。2014年上線的APP連風控模型都沒有,純靠人工審核,放款額度基本都在3000元以下
? 拍拍貸、宜人貸這些現在還活著的老平臺,當年都開發了單獨的借款APP。不過那會兒界面丑得沒法看,注冊流程要填十幾項信息,放款慢的能拖三天
說實話,這個階段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支付寶借唄2015年底剛出來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是網貸,還以為是馬爸爸給的零花錢呢。
? 現金巴士堪稱714高炮鼻祖,1000元借款到手700元,7天后要還1200元。這種砍頭息玩法后來被315晚會曝光,現在墳頭草都兩米高了
? 玖富萬卡當年可是上市公司背景,2017年搞出36期分期購物,害得不少大學生深陷債務泥潭。去年徹底暴雷時,投資人連本金都沒拿全
? 51信用卡管家靠著爬蟲技術起家,巔峰時期手握1億用戶數據。結果2019年被警方一鍋端,創始人蹲完監獄現在改行賣保險去了
2018年夏天的P2P暴雷潮直接把行業干趴下,最高檢數據顯示那年有487家平臺爆雷,待收金額超過萬億。活下來的平臺都忙著做兩件事:改名和找靠山。
? 陸金所2019年徹底退出P2P,現在名字改成平安消費金融,背靠平安集團這棵大樹
? 京東金融悄悄去掉"金融"二字,現在叫京東科技,放貸業務都藏在白條金條里
? 連支付寶借唄都玩起文字游戲,部分用戶界面顯示的是信用貸,資金方換成銀行就不算網貸了
現在還能在應用商店搜到的借款平臺,基本都完成了持牌經營的轉型。比如招聯金融有銀保監會發的消費金融牌照,360借條接入了百行征信,就連美團借錢都掛著重慶三快小貸的牌照。
這些幸存者給咱們三個啟示:
1. 必須要有金融牌照護體(看看暴雷的玖富就是沒牌照)
2. 得學會做低利率產品,現在合規平臺年化利率都壓到24%以下
3. 最重要的還是場景化,像美團借錢直接嵌入外賣支付環節,比當年純現金貸高明多了
寫到這兒突然想起個事,前兩天還有粉絲問我:現在這些平臺會不會哪天又改名跑路?其實從2022年開始,監管部門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必須明示年化利率,資金方也要在合同里寫清楚。咱們普通用戶只要記住兩點:看清放款機構、保留借款合同,基本上就能避開大部分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