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粉絲私信:"我現在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名下賬戶都被凍結了,這種情況還能申請網貸嗎?"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中還真得仔細琢磨。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那些背著"被執行人"身份的朋友們,在申請網貸時需要注意的彎彎繞繞。
很多人以為只要欠錢不還就是被執行人,其實不然。只有當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且經過法定程序仍未履行債務時,才會被正式列為被執行人。這時候你的銀行賬戶、移動支付賬戶都可能被凍結,支付寶里的余額寶也會顯示"不可用"狀態。
銀行等正規機構在審批貸款時,一定會查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去年有個案例:杭州的劉先生因為工程款糾紛成為被執行人,跑遍當地所有銀行都被拒貸,連信用卡額度都被降到了500元。
市面上確實存在部分網貸平臺不接入征信系統,但要注意兩個關鍵點:這類平臺年化利率普遍在24%-36%之間通常需要提供社保繳納記錄或房產證明作為增信材料案件執行進度:如果是終本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影響相對較小涉案金額大小:5萬以下的小額糾紛比百萬大額債務更容易通過是否達成和解:有法院蓋章的還款協議能提高通過率新的收入來源:需要提供近6個月的工資流水證明
最近遇到個真實案例:王女士因前夫債務成為連帶責任人,她用子女名義申請網貸卻導致全家被催收。這里要提醒大家:不要嘗試借用他人身份信息申請貸款警惕要求提前支付"解凍金"的平臺仔細閱讀電子合同中的違約條款
與其想著怎么借錢,不如先和債權人協商分期還款。去年有個客戶通過以工抵債的方式,用技術勞務抵扣了60%的債務。
可以考慮保單貸款(現金價值80%)、典當行抵押(黃金首飾等)或者親友間的見證借款,記得一定要簽書面協議。
從解除限高令之日起計算,只要保持5年良好信用記錄,就能逐步恢復貸款資格。有個北京的朋友,通過定時償還水電費等方式,兩年就把芝麻信用分提到了650。
最近發現有些中介打著"消除執行記錄"的幌子詐騙,大家要記住:法院的執行記錄是永久存檔的,任何聲稱能內部操作的都是騙子。如果真的需要資金周轉,建議先到當地司法局咨詢法律援助。
說到底,成為被執行人確實會給貸款帶來諸多限制,但絕不是走投無路。關鍵是要正視問題、合法應對。與其在網貸平臺上碰運氣,不如先把眼前的債務問題解決好。畢竟,信用修復就像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