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深耕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金融服務機構,恒昌旗下擁有多個貸款平臺,主要通過線上+線下模式提供信貸服務。本文將梳理其核心平臺、產品類型、運營特點及市場反饋,結合真實數據解析其優劣勢。文章重點涵蓋平臺資質、借貸模式、風控體系及用戶評價,為借款人提供多維參考。
從工商信息與客服確認情況看,恒昌主要通過以下平臺開展業務:恒慧融:2016年上線,主打自動投標類產品"利投寶",底層資產為個人小額信貸,期限3-36個月。產品分收益復投和收益返還兩種模式,年化利率約8%-15%。恒易融:借貸余額最大的平臺,截至2018年底達292億元。主要服務個體工商戶,單筆授信最高50萬元,線上申請最快當天放款。多樂融:規模較小(2019年借貸余額1億元),定位靈活短期周轉,期限多在3-6個月,需線下提交經營流水等材料。
需注意的是,這些平臺雖宣稱隸屬恒昌,但股權結構上并無直接關聯。例如恒慧融運營主體由自然人控股,客服確認其歸屬存在信息差。
從公開資料看,主要分兩類產品:商戶貸(恒小微):面向實體店主,需提供營業執照。最高50萬額度,年利率18%-24%,12期等額本息還款。消費信貸:無抵押信用貸,額度5-30萬。自動審批最快2小時到賬,人工審批需1-3個工作日,存在電話核實環節。
這里有個矛盾點:部分資料顯示恒昌對接央行征信,但客服確認僅部分產品上征信。借款人需在簽約時仔細查看合同條款。
平臺宣稱采用多重保障機制:借款人必須投保意外險,逾期由保險公司代償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但未披露具體機構名稱貸后管理上,通過電話催收、發律師函、訴訟等方式追討欠款
不過從用戶反饋看,部分借款人遭遇暴力催收,包括一天20+通電話、威脅上門等。也有用戶反映結清后仍被催收,存在系統延遲問題。
值得關注的亮點:線下網點覆蓋200+城市,適合不熟悉線上操作的小微業主放款速度較快,尤其是10萬以內的小額貸款產品期限靈活,3個月到3年可選
需要警惕的風險點:部分平臺未取得金融牌照,業務合法性存疑綜合費率偏高,包含服務費后實際年化利率可達36%合同存在捆綁銷售,例如強制購買保險或理財產品
收集到的反饋呈現兩極分化:正面評價:小微企業主認可其"雪中送炭",特別是疫情期間提供的展期服務。有用戶表示續貸通過率高于銀行。負面投訴:聚投訴平臺顯示,主要問題集中在暴力催收、隱性收費、系統扣款失敗仍算逾期等。2024年某借款人曝出借款5萬實際到賬4.2萬,被收取8000元"風險評估費"。
如果考慮通過恒昌系平臺借款,建議做好以下準備:核實具體放款機構是否持牌,可要求出示金融許可證用貸款計算器核算真實利率,注意服務費、擔保費等附加成本保留所有溝通記錄,遇到暴力催收立即向銀保監會投訴優先選擇線上留痕操作,避免線下簽署"空白合同"
總體來看,恒昌在中小微信貸領域積累了實操經驗,但部分業務存在合規模糊地帶。對于急需周轉的借款人,建議先嘗試銀行普惠貸款產品,再考慮此類平臺。畢竟,資金成本和安全性的平衡才是貸款決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