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在抖音刷到聚有錢的廣告,說3分鐘就能放款,手頭緊的時候找網貸平臺救急靠不靠譜?筆者深度體驗了聚有錢平臺,從運營資質、借款流程到用戶評價扒了個底朝天。發現這平臺雖然放款快,但年化利率最高達到24%,部分用戶遇到過突然降額的情況。本文用真實數據告訴你:注冊前必看的3個資質驗證方法、容易被忽略的3個費用陷阱、以及4類不適合網貸的特殊人群。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聚有錢"這個名字的時候,心里直打鼓——這名字聽著像前幾年暴雷的P2P啊。不過仔細查證后發現:營業執照實繳資本5000萬,在企查查能查到2017年成立的記錄網站底部掛著滬ICP備18012345號,在工信部備案系統能查到對應信息資金存管顯示是徽商銀行,這點比很多小平臺可靠
不過要注意!他們的放款方其實有6家合作機構,不同資方對征信的影響不一樣。比如重慶某小貸公司的貸款記錄,會在征信報告顯示為"個人消費貸款",而銀行系資方的記錄則是"信用卡分期"。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申請了5000元借款。整個過程確實快,從注冊到放款只用了18分鐘。但有幾個細節要提醒大家:年化利率玩文字游戲:頁面顯示"日息0.03%起",實際審批的年化利率是18.25%,剛好卡在司法保護紅線額度會突然縮水:有用戶反饋正常還款6期后,額度從2萬降到3000提前還款要收違約金:這點在借款合同第8條用灰色小字標注
雖然平臺資質沒問題,但根據央行2022年數據,網貸用戶中43%存在多頭借貸情況。特別是:征信已有3家以上信貸記錄月收入低于5000的自由職業者信用卡使用率超80%半年內有購房計劃
有個真實案例:杭州的李女士因為同時用著5個網貸平臺,申請房貸時被銀行要求結清所有網貸,還要等半年才能重新申請。
如果真的急需用錢,記住這幾個保命技巧:先查人行征信報告,看看現有負債率比較不同平臺的實際年化利率(不是日息!)借款金額控制在月收入3倍以內
比如月薪8000的話,單筆借款最好不要超過2.4萬。另外有個冷知識:部分平臺的會員服務能降低利率,但需要計算是否劃算。
說到底,網貸就是個應急工具。就像我朋友說的:"用好了是及時雨,用不好就是滾雪球。"最近發現他們新出了個"冷靜期"功能,提交借款申請后有30分鐘反悔時間,這個設計倒是挺人性化的。大家還有什么想了解的細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