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看到有粉絲在后臺問:"孩子剛滿16歲想貸款,這種平臺靠譜嗎?"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先說結論:市面上所謂"16周歲可貸款"的平臺基本不合法!文章會從法律規定、平臺套路、維權方法等多個角度分析,特別是要提醒各位家長注意孩子信息保護,避免掉進網貸陷阱。下面這些干貨可得仔細看好了...
這里可能需要仔細想想,《民法典》第18條明確規定: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其中16-18歲如果靠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才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現實中,學生群體基本達不到這個條件。
舉個實際例子,去年杭州有個案子,17歲高中生用假身份證在某平臺借款2萬元,最后法院判決借款合同無效,但本金還是要還。你看,就算平臺放款了,法律也不承認這個借貸關系合法。
現在來說說重點,這些平臺常用的三種套路:
1. 虛假宣傳陷阱:廣告說"身份證貸款""秒批5000",等你注冊完才說要家長擔保,或者直接收取各種"手續費"
2. 高利貸變形記:把利息偽裝成服務費,實際年利率可能超過36%。之前曝光過某平臺,借3000元到賬2100,一周后要還3200,這算下來年化都超過1000%了!
3. 信息倒賣產業鏈:很多注冊過的用戶反映,剛填完資料就接到十幾個推銷電話,甚至有人被騙去搞"刷單兼職"
如果發現孩子手機出現這些情況,千萬要警惕:
? 突然多了好幾個金融類APP,特別是名字帶"花""唄""貸"字眼的? 經常收到106開頭的驗證碼短信? 聊天記錄里有"資料包裝""征信修復"等關鍵詞
上周有個媽媽跟我哭訴,兒子為了買游戲裝備,在5個平臺借了3萬多,現在催收電話都打到學校了。這種情況一定要保留所有轉賬記錄和聊天截圖,后面維權才能有證據。
萬一已經中招了,記住這四步:
1. 立即停止繼續借款,把現有的借款合同全部截圖保存2. 撥打12378銀保監會投訴熱線,說明未成年人被誘導貸款的情況3. 如果遇到暴力催收,直接打110報警4. 帶齊材料去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是否有不良記錄
有個關鍵點要注意:平臺要求"先交錢再放款"的100%是詐騙!正規貸款絕對不會讓借款人提前支付保證金、解凍金之類的費用。
其實國家早有規定,全日制在校生如果急需用錢,必須由監護人書面同意才能申請助學貸款。比如國家開發銀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在校期間利息全免,這才是合法合規的渠道。
另外提醒下,有些銀行推出的"青年卡"雖然不能直接借款,但可以培養理財習慣。比如招商銀行的Young卡,滿18歲就能申請,家長還能設置消費限額,比亂借網貸安全多了。
最后想說句掏心窩的話:未成年人借貸這事兒,合法性和安全性就像魚和熊掌,根本不可兼得。與其冒險碰網貸,不如教會孩子合理規劃零花錢。要是真遇到急事需要用錢,找家長商量才是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