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收到條網貸廣告:"萬元日息低至兩塊",他興奮地給我看這條消息。我直接潑了盆冷水:"你算過實際年利息嗎?"他當場懵圈:現在網貸廣告鋪天蓋地,到底哪些算合法,哪些是披著羊皮的高利貸?
網貸和高利貸根本不是一回事
先要搞清楚,不是所有網貸都是高利貸。就像菜市場有良心攤販,也有缺斤短兩的黑心販子。正規網貸平臺受銀監會監管,利息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但有些不法平臺打擦邊球,用服務費、手續費等名目變相抬高利息。
法律紅線劃得明明白白
2020年最高法的新規說得很清楚:民間借貸年利率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四倍(現在約13.8%)的部分,法院不再支持。比如張三借網貸10萬元,年利息如果超過1.38萬,超出的錢可以不用還。
真實年利率怎么算?
這里有個坑:等額本息還款的實際利率要比看起來高得多。舉個真實案例,李女士借了1萬,分12期還,每期還1000元。表面看總利息2000,年利率20%。但實際因為每月都在還本金,真實年利率其實超過35%,妥妥的高利貸。
五步識別網貸陷阱
1. 查平臺資質:在銀監會官網查備案信息,就像查餐館有沒有營業執照
2. 算總賬:用IRR公式計算真實年利率(手機上很多計算器能算)
3. 看合同陷阱:特別注意"服務費""管理費"等附加費用
4. 舉報渠道:發現高利貸立即撥打12378銀保監投訴電話
5. 保留證據:聊天記錄、轉賬記錄都要截屏保存
遇到高利貸怎么辦?
去年有個大學生案例:小王借了8000元,半年后要還1萬5。他收集好證據直接報警,最后法院判定只需償還本金和合法利息。記住:法律是保護弱者的盾牌,不是擺設。
網貸本身是把雙刃劍,關鍵看怎么用。下次看到低息廣告,先冷靜算筆賬。就像去菜市場買菜,貨比三家總不會錯。現在,你可以掏出手機算算自己的網貸利息了,看看是否踩了高利貸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