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幫朋友看車貸合同,他冷不丁問我:"都說借房貸會上征信,為啥車貸從來沒人提這個?"這話可把我問住了。咱今天就掰扯掰扯這個事,用大白話說說車貸不上征信的門道。
第一層紙窗戶先捅破:放貸的主兒壓根沒聯網
咱們平常見的銀行房貸,背后都是跟央行征信系統打通的。可車貸這活兒,十有八九都是汽車金融公司在操盤。這些公司很多壓根就沒跟央行那套系統聯網,人家自己有個小賬本。我有個在4S店上班的親戚就說過,他們用的金融公司,系統里查不到客戶的銀行征信記錄,自然也不會往上匯報。
再說車貸本身就是抵押貸款。你買的車就押在人家那兒,還不上錢直接拖車就完事了。不像房貸,房子住著人不好收,車可是能隨時變現的。去年老張車貸逾期三個月,人家二話不說就把車拖走賣了,根本用不著在征信上報你一筆。
第二層窗戶紙是行業潛規則。車貸講究的是快進快出,4S店巴不得今天簽合同明天就放款。要是每次貸款都往征信系統報,光走流程就得耽誤好幾天。你想想看,買個車還要等征信記錄更新,這買賣還怎么做?我同事小王上個月買車,從簽合同到提車就花了2小時,這種效率哪容得下征信上報的繁瑣手續。
政策方面也有說道。國家對房貸盯得緊,畢竟關系到老百姓住的問題。可車貸就不一樣了,說白了就是個消費品。政府監管部門對車貸的上報要求本就寬松,各家機構自然樂得清閑。就像菜市場買菜,有人管秤有人不管,全看上面怎么安排。
最后一層窗戶紙是隱私保護。現在大伙都怕個人信息泄露,車貸本來就有抵押物,沒必要把客戶信息再往大系統里塞。去年有個新聞,某金融公司客戶數據被盜,要是這些數據還牽連到征信系統,那簍子可就捅大了。所以不上報也算給客戶省了份心。
不過話分兩頭說,雖然車貸不上征信,可不代表能隨便拖欠。該收的滯納金一分不少,該拖的車照樣拖。我鄰居老李就是活例子,逾期兩個月沒還,車被拖走不說,還倒貼了8000塊拖車費。更扎心的是,現在再去辦車貸,各家金融公司都把他拉進黑名單了。
說到底,車貸不上征信是行業特性決定的。既有操作便利的考慮,也有風險控制的盤算。但咱們消費者千萬別存僥幸心理,該還的錢一分不能少。畢竟信用這玩意,看不見摸不著,關鍵時刻能要人命。就像老話說的,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錢債這東西,躲得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