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絲私信問我,征信花了還能借到錢嗎?其實市面上確實存在不上征信的借款渠道,但這里面的門道可不少。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從民間借貸到特殊網貸,重點分析哪些借款真不上征信、哪些是虛假宣傳,最后還會教大家三個辨別套路貸的實用技巧,建議收藏備用!
先說結論:凡是沒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金融機構,理論上都不會影響信用報告。根據我查到的監管文件,目前主要有這幾類:民間借貸機構:拿著地方金融牌照的小貸公司,像去年剛備案的XX惠民貸親友借款:這個最好寫借條,雖然不上征信但受法律保護部分消費分期平臺:主要做3C產品分期的某些平臺,比如XX分期購抵押類貸款:當鋪的動產質押借款,注意要選正規典當行海外金融機構:持外國牌照的線上貸款平臺,但存在匯率風險
上周有個粉絲中招了,某平臺宣傳"借款不上征信",結果每筆都查了征信!后來我幫他查了放款方資質,發現其實是把債權打包轉給銀行了。這里教大家兩招自查方法:在借款合同里搜索"人行征信"關鍵詞通過銀行流水查看最終收款方名稱
這里有個誤區要澄清,很多朋友以為不上征信就能賴賬。實際上,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永遠受法律保護。去年有個案例,王先生借了30萬民間借貸逾期,最后房子被法院拍賣了。
逾期后果1:每天0.05%的違約金,比銀行高3倍逾期后果2:催收電話可能打到單位甚至老家逾期后果3:被列入行業黑名單,再也借不到錢
我表弟去年創業時借了不上征信的網貸,結果因為利率計算方式不透明,原本10萬的借款最后滾到18萬。這里劃重點:凡是綜合年化超過24%的都要警惕,可以要求平臺出具詳細費用清單。
結合五年的從業經驗,給大家總結出這套避坑指南:查三證:營業執照、金融許可證、備案登記證缺一不可算總賬:把服務費、擔保費都算進綜合成本留憑證:合同至少保留3年,轉賬備注借款用途
如果已經借了高息貸款怎么辦?別慌!根據最高法院解釋,超過LPR四倍的部分可以不還。比如現在1年期LPR是3.45%,那超過13.8%的利息有權拒付,記得保留好還款記錄作為證據。
最后提醒大家,信用社會沒有真正的"隱形借款"。與其尋找不上征信的貸款,不如通過合理規劃逐步修復征信。下期我們聊聊"征信修復的三大正規渠道",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