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貸款不用還"的廣告,看得人心癢癢。不過天上真會掉餡餅嗎?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個事。我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都陷入一個誤區(qū)——總想著找"不用還的貸款",其實這背后水可深了。文章會帶大家看透各種貸款套路,教您如何識別正規(guī)渠道,還會分享幾個避免踩坑的實用妙招。記得看到最后,有重要提醒哦!
先別急著心動,咱們得冷靜想想:放貸機構又不是慈善家,他們圖啥呢?根據(jù)我整理的案例庫,這類宣傳通常有三大套路:高利貸陷阱:前期說得好聽,實際年化利率超36%砍頭息玩法:借1萬到手7千,卻要按全額還款虛假宣傳:用"首期免還"當誘餌吸引入局
上周就有粉絲私信我,說在某平臺借了2萬,合同里寫著"前3期不用還"。結果第四期要一次性還清本金加利息,算下來年利率居然高達48%!這可比正規(guī)渠道高了好幾倍。
要是真信了這些套路,可能會面臨:征信黑名單:逾期記錄5年都消不掉法律糾紛:催收電話打到公司,甚至被起訴債務雪球:拆東墻補西墻,利息越滾越多
我認識的小張就是個活例子。他圖省事借了"免審核"貸款,結果利滾利欠下十幾萬,現(xiàn)在房子都被抵押了。所以說,看似捷徑的路往往是最危險的。
那急需用錢時該怎么辦?記住這三個要點:認準持牌機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最穩(wěn)妥看清合同條款:重點關注利率計算方式和還款計劃量力而行:月還款別超過收入的50%
這里教大家個小技巧:用貸款計算器先算總利息。比如某銀行年化7.2%,借1萬分12期,總利息才394元。而某些不正規(guī)平臺,可能光服務費就要收2000。
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您可得提高警惕了:放款前要交"保證金"合同里出現(xiàn)"服務費""管理費"等附加費用催著馬上簽電子合同
有個真實案例:李女士被忽悠交了3000元"激活費",結果對方直接失聯(lián)。所以記住,正規(guī)貸款絕不會提前收費!
最后送大家?guī)拙涮托母C的話:急用錢時更要冷靜,別病急亂投醫(yī)多對比不同渠道,選擇最適合的方案養(yǎng)成記賬習慣,做好還款規(guī)劃
說到底,貸款是工具不是福利。用得好能解燃眉之急,用不好就是無底洞。希望大家都能理性借貸,遠離套路,如果還有疑問,歡迎隨時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