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粉絲私信問我:"明明點的是金條借款,怎么跳轉到其他平臺了?"這事兒確實挺迷惑的!今天咱們就扒一扒背后的門道,手把手教你識破平臺套路,避免踩坑。文章會揭秘引流合作模式、解析資質合規風險,最后給出3個避坑錦囊,看完你也是貸款老司機!
上周有個粉絲發來截圖:"老哥你看,我在某金融APP申請借款,系統提示'金條額度已滿',突然就跳轉到'某某貸'平臺了,這正常嗎?"引流分成模式:就像商場柜臺出租,大平臺把流量賣給小貸公司聯合貸款套路:顯示是金條產品,實際資金來自其他機構系統BUG作祟:偶爾出現的網頁跳轉異常(這種情況不到10%)
有個業內朋友跟我透露:"現在很多平臺都搞流量共享計劃,用戶點借款時,系統會自動匹配多家放貸機構。"說著還給我畫了張流程圖,好家伙,跟蜘蛛網似的!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突然出現陌生服務協議,簽約主體不是原平臺年化利率超過24%且收費項目增多
上次幫粉絲維權時發現,有個平臺玩嵌套貸款:用戶在A平臺申請,實際放款的是B平臺,結果產生雙重服務費。這里提醒大家注意:檢查放款方是否有小額貸款牌照上央行征信系統查機構備案信息對比實際到賬金額和合同金額是否一致
舉個真實案例:李女士借款5萬,合同寫5萬,到賬卻只有4.6萬,追問才知是平臺服務費前置扣除,這操作簡直防不勝防!
仔細看這兩處:? 提前還款違約金:有些平臺收剩余本金的5%? 保險捆綁銷售:意外險、賬戶安全險等雜費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昨天跟銀保監會的朋友吃飯,他給了幾個實用建議:截圖保存跳轉過程證據撥打官方客服核實合作機構在放款前再次確認合同主體通過央行征信報告驗證貸款記錄平臺類型年化利率范圍放款速度銀行系4%-18%1-3工作日持牌消金7.2%-24%實時到賬網絡小貸15%-36%10分鐘內
最后提醒:遇到強制跳轉的情況,直接停止操作!可以到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投訴,或者打12378銀保監熱線。記住,正規貸款絕不會玩這種"大變活人"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