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朋友圈,總能看到有人吐槽:"以前網貸分分鐘到賬,現在怎么死活借不出來?""點了十個平臺被拒了八次,太扎心了!"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這網貸突然變嚴到底是為啥?
前幾年網上隨便搜個貸款廣告,點進去三分鐘就能借錢,現在你試試?填完資料最少等半小時,還可能被拒。根本原因是上頭來真的了!去年開始,國家下文件嚴打高利貸、套路貸,要求所有平臺必須查征信、查流水,不能讓隨便哪個人都借錢。
舉個例子,以前張三欠了10家網貸還能繼續借,現在只要被大數據標記成"多頭借貸",直接秒拒。有平臺朋友跟我說,現在每放出去100塊錢,得留出30塊防備壞賬,這審核能不嚴嗎?
你以為頻繁點貸款沒啥?現在征信查詢次數直接影響審批!最近遇到個客戶,一個月申請了15次網貸,最后連500塊都借不出來。平臺現在不光看芝麻分,通話記錄、購物習慣、外賣地址全在監控范圍。
更扎心的是,很多平臺開始用"用戶行為分析"。比如你半夜兩點刷貸款app、每天點七八次提額按鈕,系統直接判定你資金鏈要斷,這種高風險用戶誰敢放貸?
去年爆雷的網貸平臺還少嗎?現在活下來的平臺都學精了。以前看到月薪過萬就敢放貸,現在必須查社保、查公積金,連淘寶收貨地址都得是常住地。有中介教人PS銀行流水,結果現在平臺直接查個稅APP,造假徹底沒戲。
最絕的是"關系網評估",要是你通訊錄里超過5個人有網貸逾期,抱歉,這錢真不敢借給你。有個朋友就栽在這,因為大學室友欠錢不還,連帶害他貸款被拒。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網貸逾期率漲了40%,很多平臺嚇得連夜升級風控。有個90后姑娘跟我訴苦,三年前能輕松借5萬,現在工資漲了反而只能借1萬。其實不是她變差了,是整體經濟環境讓平臺不敢撒錢。
更現實的是,現在平臺更愿意借錢給公務員、醫生這些鐵飯碗。有個程序員小哥年薪25萬,因為公司不在重點扶持行業,額度直接砍半,氣得他直拍大腿。
要是急用錢,千萬別連續申請網貸!每次申請都會留查詢記錄,建議先自查征信,養3個月再試。現在銀行也推出了一些低息消費貸,年利率不到8%,比網貸劃算得多。
最重要的是管住手,別看到"秒到賬"就亂點。有閑錢先把舊賬還清,保持信用卡按時還款。記住,現在借不到錢未必是壞事,說不定在幫你躲過債務危機呢。
說到底,網貸變嚴是市場在擠泡沫。借錢越來越難,其實是提醒咱們要捂緊錢包過日子。與其到處求貸款,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等經濟回暖了,說不定又是柳暗花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