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粉絲私信問我:"哥,聽說有些貸款不上征信?這事兒靠譜不?" 說實話,這個問題水挺深的。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從民間借貸到消費分期,我整理了4類不報征信的貸款,還挖到了平臺不上報的3個隱藏邏輯。不過先說好了啊,不上征信≠不用還錢,咱可別動歪心思!
民間個人借貸:像親戚朋友借錢,只要不通過正規金融機構,基本都不走征信系統。不過得注意啊,現在有些民間借貸也會在民間征信系統留痕部分網貸平臺:特別是那些沒拿到消費金融牌照的,比如某些購物分期或小額現金貸,可能只在自家系統記黑賬消費金融白名單:某些商場搞的"零首付分期",只要按時還款就不上報,但逾期超過90天照樣打包報送境外金融機構:香港澳門持牌機構的貸款,目前和央行征信沒打通數據
前兩天有個開網貸公司的朋友跟我透底,他們平臺選擇不上報主要考慮三點:
1. 省下數據報送成本,對接征信系統每年要交大幾十萬
2. 怕客戶看到"貸款審批"記錄影響后續銀行貸款
3. 有些現金貸實際利率踩了36%紅線,根本不敢見光催收轟炸少不了:我見過最狠的平臺,能把逾期信息群發給整個通訊錄大數據黑名單:很多網貸聯盟有自己的共享系統,一處逾期處處碰壁官司纏身風險:去年有個粉絲借了15萬不上征信的貸款,結果被法院強制執行房產
上周幫表弟處理了個網貸糾紛,總結出3個必查步驟:
1. 簽合同前看"信息報送"條款,帶"征信"字樣的要警惕
2. 下載央行征信APP查詳版報告,別信業務員口頭承諾
3. 優先選持牌機構,雖然上征信但至少明碼標價
說實在的,現在監管越來越嚴,去年就有23家網貸平臺被要求強制接入征信。建議大家還是把征信當回事,畢竟良好的信用記錄才是咱行走江湖的硬通貨。真要急用錢,可以優先考慮信用卡分期或者銀行消費貸,雖然上征信但利率透明啊!
最后嘮叨一句:別為了不上征信就亂借錢,那些說"絕對不上征信"的平臺,十個里頭九個坑!要是拿不準某家機構上不上征信,評論區留言,看到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