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問,短視頻里鋪天蓋地的"首次借錢免息"廣告到底能不能信?作為混跡貸款圈5年的老司機,我特意潛伏各大平臺實測了一個月。發現這里頭的水啊,可比你想象中深多了!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平臺的套路,手把手教你辨別真假優惠。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但確實有些平臺在撒芝麻粒...
先說結論吧——確實存在真實免息的平臺,不過嘛...(這里停頓下)就像超市里的"買一送一",你得先看清"送"的是什么。
像某國有大行的"快貸"產品,新人首筆30天內確實免息。不過注意看細則!免息≠免費,有位粉絲就中招了:借5000塊雖然沒利息,但被收了98元"快速審批費"...(搖頭)
某支付平臺的備用金功能,前3天免息這個是真的。不過他們有個小心機——默認自動續期!要是沒及時還款,第4天開始利息直接按日0.05%滾起來。
碰到過最離譜的案例:某平臺宣傳"首期免息",結果用戶借12期,只有第1期免息,剩下11期利息照收!關鍵是他們把年化利率拆分成日利率展示,乍一看每天才幾毛錢...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上周幫表弟看合同時,發現這些平臺的花招真是層出不窮:(敲黑板)最低借款門檻:寫著"最高免息5000",其實要借滿2萬才給免息捆綁消費:必須購買指定商品才能激活免息資格逾期罰息翻倍:免息期內晚還1天,整個借款周期利息全收自動分期陷阱:明明選的是"一次性還款",系統卻偷偷拆分成12期服務費替代利息:利息確實免了,但收你15%的"風險管理費"會員制套路:要先開199元的季度會員才能享受免息
別慌!記住這三板斧,保證你能淘到真優惠:
先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營業執照,重點看經營范圍有沒有"發放貸款"資質。去年曝光的"假免息"平臺里,60%連放貸資格都沒有!
教你個萬能公式:總成本(利息+服務費+其他費用)/借款金額×365/借款天數×100%。要是算出來超過24%,趕緊撤退!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建議先借100塊試試水!重點看三個方面:提前還款是否收違約金、自動扣款是否準時、結清證明能否當天開具。有個平臺我實測時,提前還款居然要收20%的手續費...
雖然免息聽著美,但以下三種人我勸你三思:征信白戶:很多平臺免息活動只對老用戶開放,新人申請反而上征信查詢記錄短期周轉:7天免息看著劃算,但要是到期還不上,后續利息可能比高利貸還狠大額需求:見過最坑的案例,免息額度5萬,但實際批款只有3000,還搭進去征信報告
經過一個月深度測評,這三個平臺相對靠譜:(數據截止2023年8月)平臺名稱免息天數最高額度隱藏條款某銀行消費貸30天5萬需開通手機銀行某電商白條15天1萬限指定商戶使用某支付工具7天5000自動續期需手動關閉
說到底,免息只是營銷手段,關鍵要看綜合資金成本和還款靈活性。最近監管出新規了,要求所有貸款產品必須明示年化利率,這對咱們倒是好事。最后送大家一句話:借貸有風險,免息≠免費,理性消費才是王道!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突然想起)對了!如果已經踩坑的朋友,記得保留好合同和溝通記錄,直接打12378銀保監會投訴熱線,親測有效!還有什么問題評論區見,看到都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