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粉絲私信問我:"銀行貸款到底幾厘利息啊?和網貸比哪個劃算?"今兒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這事。先潑盆冷水:別光盯著"幾厘"的數字,這里頭藏著不少學問。舉個栗子,張三去年貸10萬,說是月息3厘,結果還了半年才發現還有管理費、擔保費,實際成本翻倍!所以啊,今天不光要教大家算利率,還要揭秘銀行和網貸的"隱藏條款",看完這篇至少能少踩80%的坑。
咱們先來搞明白,銀行說的"幾厘"到底啥意思。老王去銀行問貸款,客戶經理說"月息3厘",這可不是說貸款100塊每月只要3塊錢利息哦!其實這里有個計算公式:1厘0.1%,所以月息3厘0.3%換算成年利率得乘以12個月:0.3%×123.6%
但注意!這個算法只針對等額本金還款方式。要是選的是等額本息,實際支付的利息會更高。上周遇到個案例,小李貸款10萬,月息3厘,分3年還,實際年化利率竟然達到6.8%,這中間的彎彎繞咱們后邊細說。
現在四大行的消費貸利率基本在3.4%-4.5%之間,聽著挺美是不是?但要注意這些情況:優質客戶專享(得是公務員、事業單位這些鐵飯碗)多數要抵押物(房子車子都得押上)審批周期長(最快也要3個工作日)
上周幫粉絲算過筆賬:貸款20萬,銀行說月息2.8厘,結果要買5000塊的理財保險,還要交3000評估費,實際成本直接飆到月息4.5厘!
現在各大網貸平臺廣告都寫著"日息萬五",換算下來月息1分5(1.5%),年化18%。但實際操作中:提前還款要收違約金(最高5%)逾期費用按全額計算(哪怕只晚還1天)部分平臺還有會員費、加速審核費
舉個例子:某知名網貸平臺標榜"月息1%",但強制收取借款金額2%的服務費。借10萬的話,先扣2000服務費,實際到手9.8萬,但利息還是按10萬本金算,實際利率直接上浮到12.24%!
這里教大家個絕招——內部收益率(IRR)計算法,保準讓所有隱藏費用現原形:列出所有資金進出(包括到賬金額、每期還款額、各種費用)用Excel的IRR公式計算結果乘以12就是真實年利率
舉個實例:張小姐網貸5萬,分12期還款,每月還4666.67元,平臺說月息1%。用IRR公式一算:總還款額:4666.67×1256,000元表面利息:6,000元實際年利率:23.7%(是宣傳利率的2倍!)
根據最近幫200+粉絲做貸款規劃的經驗,總結出3要3不要:要做的不要做的要對比綜合成本(含所有費用)不要輕信"低息"宣傳要計算實際年化利率不要忽略違約金條款要保留書面協議不要簽空白合同
特別提醒:最近發現有些網貸平臺開始玩"利率幻覺",比如顯示"日息0.02%"看著很低,但年化其實高達7.3%。而同期銀行的信用貸可能才4.5%,但是要求公積金連續繳存2年以上。
上周處理了個典型案例:王先生同時申請了銀行和網貸,最后發現:銀行貸款:20萬,月息3厘,但要求買2萬保險網貸:20萬,月息1分2,無其他費用
用IRR計算后發現:銀行真實年利率:8.6%網貸真實年利率:15.8%
結果看似銀行更劃算?錯!王先生其實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年利率只要3.25%。所以關鍵是要根據自身資質選對產品。
最后給個實用建議:急用錢的話,可以先申請銀行信用貸(1-2天到賬),同時申請低息網貸作為備用。但千萬注意不要同時多頭借貸,征信查詢次數超過3次就可能被銀行拒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