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需要資金周轉的朋友來說,銀行的貸款平臺一直是個靠譜選擇。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現在的銀行早就不是只有線下網點辦貸款了——從傳統大行的線上產品到互聯網銀行的創新服務,從面向特定人群的專屬產品到覆蓋全國的普惠金融方案,選擇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銀行系貸款平臺的幾大類型,具體有哪些代表性產品,各自適合什么人群。
現在幾乎所有銀行都有自己的線上貸款平臺,比如工行融e借、建行快貸、農行網捷貸這些。這類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率低得讓人心動,年化普遍在3.5%-4.5%之間,比很多網貸平臺便宜一半還不止。不過申請門檻也相對高些,通常要求:有該行的房貸/代發工資/大額存款等業務往來公積金連續繳存1年以上且基數達標征信查詢次數半年不超過6次
舉個栗子,像建行快貸的額度最高能到30萬,最低利率3.55%,但必須得是建行的房貸客戶或者有公積金賬戶。而工行融e借雖然年利率能壓到3.45%,可要是沒在工行存過理財或者代發工資,基本只能看看別人曬額度。
微眾銀行的微粒貸、網商銀行的網商貸這兩年特別火。這類平臺的優勢在于審批快、隨借隨還,基本上提交申請幾分鐘就能出額度,用幾天算幾天利息。不過利率跨度挺大,比如微粒貸日息在0.02%-0.05%之間,折合年化7.3%-18.25%,比傳統銀行高不少。
適合人群主要是兩類:1. 急用錢等不了銀行審批流程的2. 沒有固定工資流水但有穩定經營收入的個體戶
需要注意這類平臺雖然方便,但頻繁使用會影響征信記錄。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就因為半年借了8次微粒貸,結果申請房貸時被銀行要求結清所有網貸。
像招聯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這些持牌機構,其實背后都有銀行股東。他們主推的產品比如招聯好期貸、中郵錢包,特點是額度靈活、場景細分。常見的就有:教育分期:最高20萬,專門用于支付培訓費用裝修貸:月息最低0.25%,最長可分60期醫療分期:三甲醫院治療費用可申請0息分期
這類平臺審批比銀行松些,比如中郵錢包對公積金繳存基數要求2000元以上就行,而四大行普遍要5000+。不過提前還款可能有違約金,有個朋友提前還了5萬裝修貸,結果被收了500塊手續費。
像寧波銀行的白領通、江蘇銀行的隨e貸,這類產品在特定區域很有競爭力。比如白領通在江浙滬地區,只要你是公務員/事業單位/上市公司員工,最高能貸50萬,年利率4.35%起,比全國性銀行還低。不過缺點也很明顯——異地客戶基本申請不了需要線下提交收入證明等材料每年需要重新審核資質
有個在蘇州工作的朋友,去年通過江蘇銀行隨e貸貸了20萬,利率才3.18%。但今年跳槽到私企后,銀行直接把他額度降到了5萬。
最近兩年興起的模式,像平安普惠、光大銀行的隨心貸,這類平臺其實是銀行和科技公司合作的產物。優勢在于覆蓋人群更廣,比如:個體工商戶憑營業執照可貸自由職業者提供納稅記錄也能申請信用卡使用良好的用戶容易獲批
不過利率普遍在8%-15%之間,比傳統銀行高但比網貸低。有個開奶茶店的朋友通過平安普惠貸了10萬,雖然年化12%,但比之前用的網貸省了將近1萬利息。
說到底,選銀行系貸款平臺不能光看利率高低,得根據自身情況來。如果征信好、有穩定收入,優先選傳統銀行的低息產品;要是著急用錢或者資質一般,再考慮消費金融或助貸平臺。另外千萬記得別同時申請多個平臺,征信查詢次數太多真的會影響后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