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借貸需求增加,非正規貸款平臺通過虛假廣告、高息套路等手段吸引用戶。本文將揭秘常見的非正規貸款類型,教你從資質審核、利息計算等維度識別風險平臺,列舉“無抵押秒批”“零門檻借貸”等典型話術陷阱,并給出遭遇違規放貸時的應對策略,幫助讀者避開資金損失和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現在很多網貸廣告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用起來處處是坑。比如有的平臺根本沒有放貸資質,你仔細查營業執照,經營范圍里壓根沒有“金融借貸”這一項。還有些平臺搞陰陽合同,合同里寫的利率是合規的,但實際操作時要收什么服務費、管理費,七七八八加起來比本金還高。
再就是審核流程特別詭異,正常平臺至少要看征信報告吧?但有些平臺只要身份證照片就放款,這種零風控操作擺明了有問題。我之前見過一個案例,用戶填完資料5分鐘就到賬,結果半個月后催收電話打到公司,說合同里約定了“自動展期”,原本借的5000塊滾到3萬多...
根據近兩年曝光的案例,這幾類平臺要特別小心:
? 714高炮:借款周期7天或14天,年化利率動輒1000%以上,現在改頭換面叫“應急周轉金”繼續騙人
? AB貸:用A的征信給B貸款,最后兩人都被套路
? 培訓貸:以招聘名義讓你貸款交培訓費,成都某IT機構去年就這么坑了200多人
? 手機回租:讓你把手機“抵押”給他們,其實變相超高息借貸
最近還冒出不少境外服務器架設的虛擬幣質押貸,用USDT當抵押物,結果平臺跑路血本無歸。這些平臺有個共同點——收款賬戶經常變更,可能今天是對公賬戶,明天就變成個人支付寶了。
有些套路真是防不勝防。比如合同里寫著“綜合資金成本36%”,你以為卡著法律紅線?仔細看條款才發現,這36%是月利率不是年利率!還有的平臺玩砍頭息,借1萬先扣2000當手續費,到賬只有8000但利息按1萬算。
更隱蔽的是自動續期陷阱。河北有個大學生借款3000元,合同里小字寫著“逾期自動續期,續期費為本金20%”,結果三個月滾到2.8萬。這類平臺通常會把還款入口設置得特別難找,等你發現時已經產生高額違約金。
萬一已經借了問題平臺的錢,千萬別慌。首先保存所有證據:合同截圖、轉賬記錄、聊天記錄,特別是對方威脅恐嚇的錄音。然后直接打12378銀保監投訴熱線,現在處理效率挺高的,上周剛有網友通過投訴把利息從4800降到800。
要是遇到暴力催收,記得手機開錄音功能,明確告訴對方“正在錄音,請依法溝通”。對于超出36%年利率的部分,法律明確規定可以不還。不過要注意,本金和合法利息還是要還的,別因為平臺違規就把正常債務也賴掉。
最后提醒大家,看到這幾種廣告直接劃走:聲稱“黑戶也能貸”的、用“最低日息0.1%”偷換概念的、需要先交保證金的。記住正規平臺都在持牌金融機構名單里查得到,實在拿不準就去人民銀行官網查放貸資質,這比任何廣告都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