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粉絲提問:手頭緊的時候,能不能用A平臺的貸款還B平臺的賬單?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這事兒。先說結論:短期應急或許可行,但長期操作絕對是個大坑!我特意咨詢了銀行工作的朋友,結合真實案例給大家算筆賬,看完你絕對會倒吸一口冷氣...
可能有人覺得:不就是每個月多付點利息嗎?咱們先來算筆明白賬:假設借款3萬元網貸A:年利率18%,分12期網貸B:年利率24%,分12期
每月要還的利息加起來就將近800元!這還不算各種手續費、違約金。有位粉絲連續倒貸6個月后,原本3萬的債務直接滾到5萬2,這種利息滾雪球的速度,比炒股被套還刺激。
去年雙十一期間,做電商的小王就栽在這上面。原本想用某唄進貨周轉,結果平臺突然降額,導致五個平臺的還款日連環爆雷,最后不得不抵押了剛買的車。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銀行信貸部的朋友說過:頻繁申請網貸會在征信留下"硬查詢"記錄。有個客戶就因為半年內申請了8次網貸,后來房貸直接被拒,腸子都悔青了。
注意!某些平臺會在合同里藏著資金用途限制條款。去年就有案例,借款人因挪用消費貸還網貸,被法院判定違約,不僅要提前還款還要支付高額違約金。
與其在網貸平臺間走鋼絲,不如試試這些方法: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債務重組規劃:把高息債務轉成銀行低息貸款主動協商還款:很多平臺有延期政策,別怕開口開源節流計劃:做個Excel表把每筆支出都盯死
我認識的家政阿姨張姐,就是靠著每天記賬+周末兼職,兩年還清了15萬網貸。她說最關鍵的是停掉所有信用卡和網貸APP,眼不見心不煩。
如果已經陷入債務泥潭:立即停止以貸養貸優先償還年利率超過36%的債務找正規金融機構做債務整合必要時尋求專業法律援助
記住!負債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應對方式。與其在網貸平臺間拆東墻補西墻,不如直面問題。就像那位粉絲說的:"當我把所有借款平臺都注銷的那一刻,才真正感覺呼吸順暢了。"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錢能再賺,信用難修。面對債務,及時止損比盲目周轉更重要。如果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記得轉發給身邊正在為債務發愁的朋友,可能就幫TA避免了一個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