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最近老有粉絲私信問我:"現在網上這么多貸款平臺,點兩下就能借錢,到底靠不靠譜啊?"說實話,我剛開始研究這塊的時候也犯嘀咕。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從資質查詢到利息計算,手把手教你怎么辨別真假平臺。看完這篇,保準你比客服還懂行!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先說個冷知識:現在能正常運營的平臺,九成以上都在監管部門備過案。但就像菜市場有新鮮蔬菜也有爛菜葉,這里頭確實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前兩天剛有個粉絲中招,在某平臺借2萬,最后要還3萬5,你說坑不坑?持牌機構>助貸平臺>網貸中介(靠譜程度遞減)年化利率超過24%的直接pass放款前收費的100%是騙子上周幫表弟查了個平臺,結果發現它連ICP許可證都沒有。這里教大家個絕招:
1. 打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2. 輸入平臺運營公司全稱
3. 重點看經營范圍和行政處罰記錄
4. 核對放款方是否為持牌金融機構
5. 算清楚實際年化利率(別被日利率忽悠)舉個栗子:某平臺宣傳"日息0.05%",乍看很劃算對吧?實際年化是0.05%×36518.25%,剛好卡在合法線上,但要是加上服務費、管理費,分分鐘破20%。上周三接到個咨詢,借款人被忽悠簽了陰陽合同,多還了1萬多冤枉錢。這里給大家劃重點:
合同金額≠到賬金額(警惕砍頭息)自動續借條款藏在小字里擔保費、保險費玩文字游戲有次我測試某個平臺,明明寫著"最快5分鐘放款",結果要我先交899元會員費。這種前期收費的平臺,十個有九個有問題!記得去年幫鄰居大姐對比了6家平臺,最后省下小一萬利息。關鍵是要看清還款方式,等額本息和先息后本的區別,可能差出兩個月工資!上個月剛協助個粉絲要回多收的利息,就是靠還款記錄和溝通錄音翻盤的。現在很多平臺其實怕較真兒的借款人。就像上周三直播時說的,借錢不是壞事,但得借得明白還得清楚。下次看到"零門檻""秒到賬"的宣傳,先默念三遍: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