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貸款選擇多元但容易讓人挑花眼。本文整理了銀行傳統貸款、虛擬銀行創新產品、持牌財務公司以及政府支持的專項計劃,重點分析利率范圍、申請門檻和隱藏注意事項。特別提醒港漂、自雇人士、中小企業主等不同群體的適配方案,幫你避開高息陷阱,找到“真正用得順手”的資金周轉渠道。
說到貸款,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還是匯豐、中銀這些老牌銀行。確實,像中銀香港的“分期快貸”年利率最低2.75%,比很多虛擬銀行還劃算(當然得看你的信用評分)。不過要準備好三個月工資流水、稅單、住址證明全套資料,審批周期大概3-5個工作日。
渣打銀行的“靈活貸”有個特色——允許用內地資產做擔保,這對經常往返兩地的港漂挺友好。不過要注意,他們最近把月收入門檻從1.8萬港元提到2萬了,自由職業者可能得繞道。
ZA Bank(眾安銀行)的ZA貸最近很火,全程手機操作20分鐘搞定,最高能借50萬港元。我實測過,年利率大概在5.99%-18%浮動,信用良好的話確實比某些財務公司低。不過有個坑——提前還款要收2%手續費,這點傳統銀行反而更寬松。
螞蟻銀行(香港)的“備用錢”適合短期周轉,借30天日息0.05%相當于年化18%,急用錢時可以頂一頂。但千萬別用來還信用卡,那利息滾起來比高利貸還嚇人...
香港按證保險公司的“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延期到2024年了!失業或減薪人士能借8倍月薪(上限10萬),前6個月還息不還本。不過要提供雇主證明文件,自己開公司的朋友可能得考慮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計劃。
說到中小企業,D-Biz數碼港資助計劃雖然主要是補貼,但配合匯豐的“商業分期貸”能疊加使用。我認識的一位茶餐廳老板就用這招,用政府補貼買POS機,再用機器做抵押貸款,盤活了20萬流動資金。
AAI財務、PrimeCredit這些持牌機構,批核快但利息普遍在18%-36%。有個訣竅:他們月底沖業績時容易談折扣,上次陪朋友去AAI,原本24%的年利率硬是砍到21%,還送了套超市券。
千萬小心街邊“免文件即時放款”的廣告!香港法律規定所有貸款機構必須展示年利率APR,那些用日息、月息混淆視聽的,大概率是非法放貸。有個簡單判斷方法——正規公司一定會問你要身份證和住址證明。
中國銀行(香港)的“跨境薪貸”支持內地工資流水認證,這點對剛來港工作的小伙伴很實用。比如月薪2萬人民幣(約2.3萬港幣)也能申請,最高可借月薪12倍。不過要注意匯率波動會影響還款金額,建議選港元貸款避免匯損。
東亞銀行最近推出大灣區專屬產品,用深圳房產做抵押能在香港貸出港元,利率比內地二押貸低一半左右。不過要經過兩地律師樓公證,時間成本得算進去。
比了十幾家機構,發現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急用錢選虛擬銀行,金額大找傳統銀行,信用有瑕疵的試試政府擔保計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看清APR、看清APR、看清APR! 下次見到“超低月息0.99%”的廣告,記得掏出手機按計算器——0.99%×1211.88%?才怪!那是復利計算,實際年利率可能超過21%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