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緊張想貸款,但市面上平臺這么多,到底哪些靠譜?這篇文章幫你梳理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巨頭旗下的正規貸款渠道,對比不同平臺的利率、額度、審核速度等核心指標,還會提醒你避開高利貸陷阱。用大白話告訴你,普通人急需用錢時該怎么選,重點部分直接標粗,看完至少能省下幾千塊冤枉錢!
說到貸款,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銀行對吧?像建設銀行的快e貸、工商銀行的融e借這些產品,年利率基本在4%到8%之間,比外面那些網貸劃算多了。不過啊,銀行的審批流程有時候確實有點慢,急用錢的話可能不太合適。
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銀行都搞線上申請了,比如招商銀行的閃電貸,最快30分鐘就能到賬。但前提是你的征信得干凈,信用卡沒逾期過,最好還有穩定的工資流水。如果是自由職業者或者征信有瑕疵,可能就...(這里停頓下)你懂的,大概率會被拒。
要是銀行批不下來,可以看看這些有國家牌照的機構。像招聯金融、馬上消費金融這些,年化利率大概在12%-24%之間。雖然比銀行高,但比起那些不知名的小貸平臺,至少不會利滾利坑死人。
舉個例子,中郵消費金融的極速貸,用公積金或社保就能申請,最高20萬額度。不過他們查征信查得特別細,連你最近三個月申請過幾次貸款都要看。要是發現你同時找好幾家借錢,可能會覺得你資金鏈有問題,直接拒貸。
支付寶的借唄、微信的微粒貸這些應該都用過吧?日息萬五聽著不多,算下來年化其實超過18%了。不過勝在隨借隨還,臨時周轉挺方便的。注意看清楚還款規則,有的平臺提前還款要收手續費,這個坑我同事去年就踩過。
還有個新趨勢是電商平臺自營貸款,像京東金條、美團生意貸,會根據你的購物記錄給額度。做小生意的老板可能會用到,但千萬要控制住自己,別為了提額瘋狂刷單,最后貸款沒還完又欠一屁股債。
像廣州的廣銀貸、重慶的馬上貸這類區域性平臺,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他們的優勢是審核標準比較靈活,特別是對本地戶口或有房產抵押的人。不過要注意查清楚營業執照,去年新聞曝光的那個假國資平臺案件,就是有人被"地方國企背景"的幌子騙了。
還有個訣竅是找城商行的線上產品,比如江蘇銀行的隨e貸、北京銀行的京貸通。這些銀行為了跟四大行搶客戶,經常搞利率優惠活動,有時候能做到比基準利率還低10%呢。
首先是用手機APP就能放款的現金貸平臺,什么7天還款、砍頭息這些套路,年化利率動不動就超過300%。再著急用錢也別碰,見過太多人拆東墻補西墻最后崩盤的。
其次是社交平臺上的私人借貸廣告,說什么"無視黑白戶""當天放款",99%都是詐騙。最后是那些要你先交保證金的,記住!所有正規貸款平臺都不會在放款前收錢,這是銀保監會明令禁止的。
選貸款平臺就跟找對象似的,不能只看表面條件。重點查三點:營業執照有沒有放貸資質(去央行官網查金融許可證)、合同里有沒有隱藏費用、實際年化利率是否超過36%。還有個冷知識,就算已經借了高利貸,超過36%的部分法律是不承認的,可以直接打12378投訴。
最后啰嗦一句,貸款終究是要還的。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每月還款額別超過工資的50%,最好控制在30%以內。別聽信那些"以貸養貸"的鬼話,我見過最慘的案例,有人從3萬滾到80萬債務,房子車子全沒了。大家貸款前一定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