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借貸平臺層出不窮,但暗藏風險的軟件也不在少數。本文將深入分析高風險借錢平臺的常見套路,盤點需要警惕的APP類型,并給出選擇正規貸款渠道的實用技巧。通過真實案例解讀和金融專家建議,幫助大家避開貸款陷阱,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上周剛聽說鄰居老張在某APP借款,結果莫名其妙被扣了服務費,這讓我想起...(停頓)咱們普通人怎么識別不靠譜平臺呢?其實注意這幾個特征就能避開80%的坑:資質不全的:連金融許可證都查不到的利率模糊的:寫著日息0.02%但實際年化超36%流程異常的:放款前就讓交押金/保證金的合同陷阱多的:重點條款用極小字號印刷的
去年曝光的"閃電借唄"事件就是典型,用低息吸引用戶注冊,等簽合同時才告知要收"信息認證費",很多人沒細看就點了同意。更夸張的是,他們的合同里居然藏著自動續借條款,借款人根本不知道要還這么多期!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風險提示,這4類APP要特別注意: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超短期現金貸:宣稱"5分鐘到賬"的7天貸學生貸變種:改頭換面的"培訓貸""美容貸"境外服務器運營:客服電話顯示境外區號的跨平臺連環貸:借A平臺還B平臺的套娃模式
這時候你可能要問了:"有些大平臺也有類似產品啊?"(思考)這里要分清,正規機構雖然也有短期貸款,但會明確公示綜合年化利率,而且不會誘導多頭借貸。像某支付平臺的備用金功能,雖然也是短期周轉,但額度嚴格控制在500元以內,這就是合規操作。
記得去年幫我表弟處理債務問題時總結的經驗,現在分享給大家:三查原則:查銀保監備案、查放款機構、查實際利率兩不準則:不輕信陌生推廣、不點擊短信鏈接一留證據:全程截圖保存借款流程
具體怎么操作呢?比如查備案,可以登錄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在金融許可證查詢欄輸入機構名稱。再比如算實際利率,用XIRR公式一算就現原形。這里教大家個簡單方法:如果借1萬元分12期,總還款超過1.36萬,那肯定超過法定利率紅線了。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其實正規渠道也不少,關鍵要會選:渠道類型代表平臺優勢銀行直貸手機銀行APP利率透明無附加費持牌消費金融招聯金融、馬上消費審批快、門檻適中大型互聯網平臺支付寶借唄風控嚴格、數據安全
最近發現個新趨勢,很多地方商業銀行推出了線上快貸產品,比如江蘇銀行的"隨e貸",年化利率才7.2%起,比不少網貸平臺還低。不過要注意,這些正規產品通常會在申請頁面明顯位置展示貸款資質和利率說明。
整理后臺收到的高頻疑問: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Q:已經借了問題平臺怎么辦?
A:立即停止借貸并保存證據,撥打12378銀保監投訴熱線Q:如何確認平臺是否接入征信?
A:在借款合同里找《個人信息查詢授權書》,沒看到千萬別簽!Q:被暴力催收怎么應對?
A:開啟電話錄音功能,明確告知對方正在錄音,并要求出示債權證明
最后提醒大家,今年315晚會曝光的"714高炮"平臺雖然少了,但變種套路更多了。記住凡是讓提前交費的、合同有空白條款的、催收態度惡劣的,十有八九都是問題平臺。貸款還是要走正規渠道,寧愿多等兩天審核,也不要圖快掉進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