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私信問我:"大數據花了是不是徹底借不到錢了?"說實話,這種情況確實會讓很多急需資金周轉的朋友焦慮。但根據我這三年測評過上百個借貸平臺的經驗,其實只要掌握正確方法,征信花戶也能找到合規借款渠道。今天我就把壓箱底的干貨整理出來,帶大家看看2023年大數據風控下,哪些平臺對征信要求相對寬松。不過要提醒各位:借款需量力而行,千萬不要陷入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哦!
很多朋友一看到"大數據花了"就慌了神,其實這里存在幾個常見誤解:誤區1:查詢次數多信用差金融機構更關注的是貸款審批類查詢,像貸后管理這類查詢影響較小。如果近3個月審批查詢不超過8次,仍有操作空間誤區2:所有平臺都看征信部分消費金融公司主要看行為數據,比如支付寶的備用金、微信的微粒貸,更看重用戶的消費和還款習慣誤區3:網貸影響銀行貸款實際上只要按時還款且負債率控制在50%以內,銀行信用貸仍有通過可能
經過近三個月的實測對比,我篩選出這些對征信要求相對寬松的平臺(注:均持正規金融牌照):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像馬上消費金融、招聯金融這類持牌機構,通常會給優質電商用戶開通綠色通道。比如某平臺數據顯示,京東白條用戶即使征信查詢次數較多,仍有23%的通過率。
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公積金貸、社保貸,更看重工作穩定性。以南京銀行為例,只要公積金連續繳納滿1年,征信查詢次數可放寬到10次以內。
需要特別注意!選擇這類平臺時要認準36%年化利率紅線。像美團生活費、抖音放心借等場景化產品,往往會根據用戶行為數據給予額度。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最近幫粉絲處理債務糾紛時,發現很多朋友容易踩這些雷區:不要同時申請多個平臺:每點一次"立即申請"就會新增一條查詢記錄優先選擇等額本息:先息后本雖然月供低,但容易低估總還款壓力警惕"無視征信"廣告:所有正規平臺都會查征信,這類宣傳99%是詐騙
有粉絲通過這個方法,半年內把征信查詢次數從12次降到5次:技巧1:綁定信用卡自動還款,避免逾期記錄技巧2:保留1-2張常用信用卡,維持活躍賬戶技巧3:辦理抵押類貸款,比如車抵貸,建立良性借貸記錄
最后提醒大家:大數據風控是動態調整的,通常3-6個月會更新一次。如果暫時借款被拒,不妨先養養征信。畢竟金融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你說對吧?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