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閃到貸款靠不靠譜,畢竟現在網貸平臺魚龍混雜。這篇文章將從運營資質、資金存管、用戶真實評價三大維度切入,結合行業監管政策,帶你扒一扒這個平臺的底細。重點看看他們的放款利率是否合規、是否存在暴力催收、用戶信息保護措施是否到位,最后還會給需要貸款的朋友推薦幾個更穩妥的備選平臺。
打開閃到貸款官網,在底部信息欄看到營業執照注冊號,用天眼查一搜,顯示是深圳某金融科技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不過要注意,現在很多網貸平臺都打著"科技公司"旗號,實際需要具備的是網絡小貸牌照或者消費金融牌照。
仔細翻看他們的資質公示,發現只有基礎的ICP備案,沒看到關鍵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要求的備案登記。這點讓人有點犯嘀咕,畢竟從2019年開始,沒完成合規備案的平臺理論上都不能開展新業務。
不過他們合作的兩家資金存管銀行倒是正規機構,這點算個加分項。但要注意,資金存管只能保證錢不直接進平臺口袋,不能說明平臺本身絕對安全。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搜"閃到貸款",近三個月有87條投訴,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提前還款收取高額手續費(有用戶借1萬三個月,提前還收800手續費),以及貸款合同利率與實際還款金額不符。
不過好評也有不少,特別是下款速度方面。有用戶凌晨2點申請,5分鐘就到賬了。這里要提醒大家,下款快不一定是正規性的證明,有些違規平臺為了吸引客戶也會刻意加快審核流程。
特別注意幾個疑似刷單的評論,特征都是新注冊賬號、只發過一條好評、用詞特別官方。建議大家看差評主要看有沒有重復出現的關鍵問題,比如"陰陽合同"或者"暴力催收"這種硬傷。
根據客服提供的利率說明,年化利率范圍是9%-24%,看起來符合國家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但實際操作中發現,除了利息還要收服務費、信息管理費、風險保證金等,七七八八加起來實際年化可能達到35%左右。
舉個真實案例:小王借款20000元,分12期,每月還2033元。表面看年利率是18%,但用IRR公式計算實際利率高達28.7%。這里要敲黑板,很多平臺會用"等額本息"的算法來模糊真實利率,大家一定要自己用計算器核算。
1. 申請時強制讀取通訊錄,注意看《用戶協議》里有沒有關于隱私數據使用范圍的說明
2. 借款合同出現"服務費轉本金"條款,這屬于典型的砍頭息套路
3. 催收人員威脅爆通訊錄或偽造律師函,遇到這種情況直接向互金協會舉報
有個細節值得注意,閃到貸款的《借款協議》里用極小字注明:"如發生逾期,違約金按未還金額0.3%/日收取"。換算成年化就是109.5%,這明顯超過法律規定的24%上限。
如果急需用錢,優先考慮這些持牌機構:
銀行系的招聯好期貸(年化7.2%起)
螞蟻消費金融的借唄(按日計息)
京東金融的金條(可分24期)
這些平臺在央行征信系統可查,雖然審核嚴格些,但起碼不會掉進高利貸陷阱。
最后提醒各位,不管選哪個平臺,記得在借款前做到"三查":查工商信息、查利率明細、查合同條款。如果遇到要求先交保證金再放款的,直接拉黑!畢竟現在正規貸款平臺,哪有讓借款人先掏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