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
最近好多粉絲私信問我:現在市面上的貸款平臺魚龍混雜,到底哪些是合法合規的?這篇文章就給大家掰開揉碎了講,從銀行系到互聯網平臺,從持牌機構到地方小貸,不僅告訴你全國現存合法平臺數量,更教你三招識別套路貸的訣竅。文末還附贈2023年最新《正規借貸平臺白名單》,記得看到最后!
圖片由網友原創分享說實話啊,很多老鐵分不清網貸和現金貸的區別。根據央行最新數據,截止2023年6月,我國持牌經營的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僅剩245家,相比三年前的300多家已經大幅縮減。不過要是算上銀行系的消費金融和互聯網平臺,這個數字可能突破500家。去年我就注意到,很多名字耳熟的平臺突然下架。原來監管部門這兩年實行"兩增一降"政策:增加注冊資本、增加本地業務占比、降低跨區經營。不符合要求的直接被清退,光是2022年就注銷了68家小貸牌照。比如招聯消費、中銀消費這些,背靠國有大行,年化利率基本在8%-24%之間。有個粉絲上個月在中銀貸了5萬,12期總利息才3000多,比某些網貸良心多了。螞蟻的借唄、京東金條這些,雖然最近在調整,但確實都掛著重慶、上海等地的小貸牌照。不過要注意!年化利率超過36%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遇到高息的一定要警惕。像重慶的隆攜小貸、湖南的永雄小貸,這些只能在省內放貸。有個長沙的粉絲說,當地小貸手續特別快,半小時就能到賬,但金額通常不超過20萬。馬上消費、捷信這些公司專做細分領域,比如教育分期、醫美分期。不過去年開始,監管部門要求單筆貸款期限不得超過3年,大家辦理時要注意期限。查牌照要像查戶口:在全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輸入平臺名稱就能查到備案信息,就跟查對象有沒有婚史一樣重要算利率要拿出計算器:把服務費、管理費這些雜七雜八的加起來,用IRR公式算真實年化,超過24%的就要三思看合同要逐字逐句:重點看提前還款條款和逾期罰息,有個粉絲就是沒注意提前還款要收5%違約金,白白多花了好幾千銀行系:招聯金融、中銀消費、興業消費
持牌機構:馬上消費、平安普惠、度小滿
地方小貸:重慶美團三快、廣州TCL小貸
(完整名單請私信獲取,避免公開信息被冒用)上周有個案例讓我后背發涼:某平臺聲稱"無視征信秒下款",結果借款人到手金額直接砍掉30%。記住啊!正規平臺絕對不會:放款前收取任何費用用私人賬號轉賬合同金額與實際到手不符最近跟行業內的朋友聊天,他們透露明年會有大變化:1. 注冊資本門檻可能提到50億元2. 逐步取消"聯合貸款"模式3. 所有貸款合同必須接入央行征信最后嘮叨幾句:借錢不是壞事,關鍵要找到合法合規的渠道。就像去醫院看病要找正規三甲,借錢也得認準持牌機構。如果拿不準哪個平臺靠譜,隨時來問我,看到都會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