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瘋傳"借了黑網貸可以不還"的說法,不少粉絲私信問我是不是真的。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兒——黑網貸本身違法,但借款行為仍然受法律約束。文章將從網貸類型甄別、法律條文解讀、真實案例剖析三個維度,帶你認清背后的風險與門道。遇到類似情況,先別急著做決定,看完這篇再做判斷!
很多朋友容易混淆概念,這里劃個重點:年利率超過36%的(法律規定紅線)放款前收取"保證金""服務費"的用裸照/通訊錄威脅的APP壓根查不到備案信息的
上周有個粉絲案例:小王在某不知名平臺借了2萬,到賬只有1.5萬,7天就要還2.3萬。這種典型的"砍頭息"+高利貸,才屬于黑網貸范疇。
很多人可能覺得,反正對方不合法,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用還了?這里要分情況說:本金部分:法院支持償還(參考《民法典》680條)超出36%的利息:確實不用支付暴力催收期間的新債務:可能涉及敲詐勒索
舉個真實判決案例:2022年杭州中院判決中,借款人仍需償還本金,但已支付的超額利息抵扣本金。也就是說,想完全不還錢?法院可不答應!
上周幫粉絲處理的案例就很典型:第一步:立即停止還款并保存所有憑證第二步:到銀行打印資金流水明細第三步:向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舉報第四步:帶著證據到派出所報案
有個關鍵細節要注意:接催收電話時記得錄音,特別是對方說出威脅話語時,這都是重要證據。
最近發現三種新型詐騙手段:"注銷網貸賬戶"詐騙(冒充平臺客服)"內部渠道消除記錄"騙局二次抵押連環套(借新還舊)
上個月剛曝光的案例:騙子以"消除不良記錄"為由,騙走受害人8萬元。記住!任何要求私下轉賬的都是詐騙。
根據多年從業經驗,總結出三個"絕不"原則:絕不點擊陌生貸款鏈接絕不在非官方平臺操作絕不相信"無視征信"宣傳
建議大家在手機里存好這兩個電話:(銀保監會投訴)和(網絡不良信息舉報),關鍵時刻能救命。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遇到黑網貸別硬扛,但也別想著占便宜。收集好證據依法處理,才是保護自己的正確方式。有什么拿不準的,隨時來問我,咱們一起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