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收到粉絲私信,問有沒有不用人臉識別就能下款的貸款渠道。說實話,我也理解大家急著用錢的心情,但千萬別病急亂投醫啊!今天咱們就扒一扒這類"黑貸款"的套路,從社交平臺廣告到短信轟炸,我花了三天時間整理資料,發現這些看似方便的渠道背后,藏著不少坑人套路。咱們既要解決燃眉之急,也得守住錢包安全不是?
先給大家潑盆冷水——正規金融機構100%需要人臉識別。上個月跟銀行風控部的朋友吃飯,他明確說現在監管要求"三親見"(親見本人、親見證件、親見簽字)。那些號稱免認證的,要么是虛假宣傳,要么就是...高利貸陷阱:周息30%的砍頭息,借1萬到手7千隱私泄露風險:手持身份證照片在黑市賣200塊/套法律雷區:去年有案例顯示,83%的免認證貸款涉及詐騙
上周我偽裝成借款人實測了三種常見渠道,結果觸目驚心:社交平臺"急用錢"廣告
在某個本地論壇聯系了5個中介,有3個直接要求先交500元"保證金"。最夸張的是有個自稱"銀行內部渠道"的,讓我下載的APP居然要讀取通訊錄和相冊權限。短信推廣鏈接
隨機點擊了3條"最高20萬秒批"短信,其中2個頁面根本沒有貸款資質公示。有個頁面甚至寫著"無視黑白戶",這種話術明顯違反廣告法。
線下小廣告
照著電線桿上的廣告打電話,對方開口就要3個親友聯系方式作擔保。我說沒本地親戚,他居然建議我用同事信息!
昨天特意請教了銀保監會的朋友,他給了三個黃金準則:查看放款機構金融許可證編號(必查!)確認審核流程包含視頻面簽合同必須明確標注綜合年化利率
上個月表弟生意周轉困難,我陪他試了這些方法:信用卡預借現金:雖然有利息,但比網貸安全10倍銀行快貸產品:建行快e貸實測15分鐘到賬正規消費金融:招聯金融這類持牌機構年化利率透明
上周幫粉絲處理征信報告時發現,很多人因為輕信"免認證貸款"導致征信花了。記住這三點:
每月查1次征信報告(央行官網免費查)貸款申請間隔至少3個月保持2張信用卡正常使用
說到底,貸款這事就跟看病一樣——不能圖省事跳過必要流程。那些省掉人臉識別的平臺,省掉的是對借款人最基本的保護。下次再看到"免認證秒下款"的廣告,不妨先問自己:他們圖什么呢?記住,天上掉的餡餅,多半連著鐵做的陷阱。